IPR Daily,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作者:魏武挥
二孩开放后,微博上80后的小伙伴瞬间炸开了锅,成为吐槽的主力军:昨晚被二孩刷屏,突然发现,我们80后一代居然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的独生子女。神一样的80后,什么都赶上了……
当然下面也有90后不服气,“我们也是独生子女…”这时候就会有评论说:一边去,说不定你们爸妈还想养二胎呢,想想这小p孩到底叫你哥哥还是叔叔吧...(不排除部分90后可能会有自己的弟弟妹妹)
确实,每个年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好处。50后60后有财富平均、改革开放创业黄金时代、福利分房,70后有公费教育包分配、低房价,90后00后有享乐主义个性人生。
80后有什么呢?孤单童年,自费教育、高房价、就业竞争、好不容易长大了,又有二胎任务和养老压力。
首先,80后自己出生的时候,是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候,突然就独苗了。读书赶上扩招,大学毕业又开始不包分配了。好不容易找个工作,取消福利分房了,谈个对象准备结婚买房了,赶上市场经济高潮,房价已经站上珠峰了。
好容易婚结安家,又有了二胎任务。两个80后,养着四个老人,再养两个孩子…为了养得起老人和孩子,又要多干几年!说到底,80后真的是相当艰难的一代。
总之,光说"二胎"又不能生孩子,在普天同庆二孩开放的时候,作为生育力量的主力,80后正是最纠结的那群人,他们有生于这个时代独有的无奈。
------------------------------
下面这篇文章是魏武挥老师2010年时在自己博客"扯氮集"上发布的,名为"80后,艰难的一代"。在描述这一代人悲催共性的同时,也许也应该看到,一个文明的重大转折,总是由最艰难的那一代完成的…而这个时代,随着互联网+、双创大潮的席卷,似乎已经到来。
虽缺少90后们的张扬个性,但80后自有时代赋予的坚韧与专注,愿我们勇敢面对,共同勉励!
今天我在朋友圈里转了一篇从银行实习生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命运差异。这篇文章估计是新作,故而大学毕业的实习生应该是90后。和朋友聊起这篇文章,我说我在3年前写过一篇“80后:艰难的一代”,那篇文章当时流传很广,单是我自己那个博客就是6万多IP的访问,还不算转帖的。我决定今晚再贴一下,这篇文章的风格极硬,可以归属为“死硬派”。读了被毁三观也好痛哭流涕也好,不要怪我。
80后很多人开始为人父母了。我在转那篇银行实习生的文章时,加了一段自己的话:“最近我对拼爹两个字有新的感悟。小孩子未来拼的就是爹,不仅仅是爹的实力,还有爹的三观思维方法论。汽车是靠自己四个轮子滚的,但路真心不是司机修的。当然,世界上最蠢的事之一就是生个孩子,但生都生了总不见得弄死。弄的不好将来还是要啃回这个爹。对爹来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同样成立的。”
有数据可查的是,80后的人数远远超过70后、90后以及00后,道理是因为80后虽然独子,但他们的父辈却是在光荣妈妈的时代下生出来的,80后的姨舅叔伯极多。我这个人,有时候其实是赞同计划生育政策的,特别是在旅游时看到乌漆墨黑的一堆又一堆的人时。相对来说,严格执行计划生育之后,90后乃至00后,就会少很多人。
以下是死硬派风格正文。写作于2010年4月6日
—————— 正文分割线 ——
两周前北上帝都,和一个大学时代的老同学吃饭聊天。说起这个蜗居海藻,我就问她:你能接受么?我这个老同学很严肃地告诉我:不理解不接受。道理是她觉得靠自己奋斗,一样可以得到想要的一些东西,为什么要做这种事。我这位同学也是个平常老百姓,无权无势,一刀一枪地拼了十多年,今儿个也是某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主要负责人,有房有车,算是个成功人士。早年在国外端过盘子,在国内也以娇小玲珑之躯扛过家具布过展,故而她的话语我倒是相当理解的。
不过,既然是我大学同学,那就也是70后。而海藻大致描写的是80后一代。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特别能理解海藻的行为,说到底,80后是相当艰难的一代。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建国后有那么整整一代是被迫垮掉了。80年代改革开放后这一代中只有一小批人去当了重任,还有很大一批人算是“老头子复出”了。故而,对于70一代的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天花板。我对我的老同学说,你端两年盘子是有盼头的,因为上面坐着的人快退休了。
但80后面临的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境地。当他们进入工作领域后,发现大大小小的所谓领导都是年富力壮的70后,等他们退休?呵呵,自己也差不多了。这就是一个天花板,而这个天花板,对于整体一代人来说,不是单靠努力就可以逾越的。
第二个原因是几次发横财的机会都和80后关系不大,特别是85后,故而原始积累不足。一次机会是中国股市。中国股市有两次发横财的机会,一次大致在90年代初期,我至今记得当年延中实业收盘40多块第二天开盘300多块的事。第二次就是05年中到06年中的1000点到6000点。对于一个80后人来说,这一波虽可参与,但考虑到刚刚毕业不久,本钱不大,要赚从绝对数而言也赚得有限。
另外一次发财机会就是房市,或者说,即使不炒房子至少能完成个基础建设。在我记忆中,中国房市在97年是个极低的低谷,当时买房子又是蓝印户口奉送又是可以退还个人所得税,有的楼盘还送车牌送车位,售楼小姐服务态度好得不得了。97年什么概念?即使是1980年出身的,都还在高三或者大一。这不现在轮到他们要买房结婚的时候,房子已经是一辈子的负担了。
第三个问题是竞争问题。总体来说,人和人之间的竞争与教育有很大关联,普遍意义上高教育就是高收入的代名词。我记得我这个70后考大学(91年),文科生是4.5取1个,故而杀到社会上之后,发现本科生还是相对吃香的。而到了80后,大学生有啥子稀奇,彼此之间竞争力都差不多,对于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80后来说,踏入社会时的竞争力对于同辈而言,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父辈们缺少教育的机会而沉沦,但同代人当中也的确有人越过高考门槛而成就一番事业。故而他们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愿意也努力督促80后接受教育。偏偏社会现实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才有了本文上方的配图:知识,真得改变命运么?
第四个问题是家庭问题。80后的父母普遍上算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有黑色笑话说这一代人建国后的各项运动一个不差全轮得上,差不多是实情。而80后本身大部分都因为相对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个独苗,于是肩负着相当重的父辈期望但又从父辈那里拿不到什么资源。这是和90后很不一样的地方。相对而言,富二代也好官二代也好,90后居多。更何况,90后可以期盼70后退休,故而没啥子特别的天花板。
有时候想想,真得还不能用“艰难”来形容。两夫妻月入2万不算低了吧?但要买地段尚可的一套三房两厅的房子,算它150平方吧,不吃不喝也得供上个十多年,还不算利息。海藻拼着做一段小三,又是房子又是存款,那会少奋斗多少年?
—————— 说明的分割线 ——————
其一、我是说整整一代人的情况,而不是指某个个体。个体出于各种原因,80后也有混得很好的,70后也有混得很差的。
其二、关于70后和80后,大致上我认为并非70-79年出身的就是70后,80-89出身的就是80后。70后应该以76年为界,77开始到85左右算是个80后,85以后到90之前算是个85后。
其三、只是个人的一些推测,没有什么数据佐证。我不是在写社会学论文。
其四、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一点,就是我认为再过十年,80后很成熟的时候,这个社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这帮受过高等教育但又整体感觉不得志的人群,其实会推动社会的变化。不是那么恰当地借用勒庞的一句话:
学了一堆无用的知识乃是造反的不二法门。
故而,《奋斗》乃是一部偶像剧,纯粹就是个拿来麻醉自己的故事;而《蜗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奋斗的现实剧,才会形成广泛的共鸣和代入。
UPDATE:晚上和一个朋友聊天,他问我究竟是推动社会的什么变化。丫丫叉叉还聊了蛮多,我就不录了。只写上这么一句话,十年后再来看看:
一个文明的重大转折,总是由最艰难的那一代完成的。
编辑:IPRdaily王梦婷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