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daily 知识产权第一新锐媒体
创新|创业|连接IP变革者
欢迎关注最NB、最具颠覆性的创业项目: 破茧而生!2015“合享新创杯”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海选25强名单出炉(点击查看)
【小D导读】
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国创造?近日,在由深圳市国新南方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的“创新转型与知识产权国际化”中日知识产权高端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日两国政产学研资界的多位专家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在由美国汤森路透评选的“2014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强企业”排行榜中,亚洲企业可谓表现最好,上榜的46家企业中包括日本39家、韩国4家、台湾地区2家,而中国企业仅有华为1家榜上有名。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国家出台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在此背景下,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国创造?近日,在由深圳市国新南方知识产权研究院承办的“创新转型与知识产权国际化”中日知识产权高端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日两国政产学研资界的多位专家围绕知识产权战略相关议题展开讨论。
吴汉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瑞士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4—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列举了全球144个经济实体,中国没有进入到包括新加坡、日本、香港地区在内的第一方阵。虽然中国制造已经以19.8%的份额位居世界第一,但仍在国际制造业中处于中低端。专利技不如人、版权文不胜人、品牌貌不惊人是当前中国制造的突出问题。知识产权的国际格局演进已经从18、19世纪以英国为先导的欧洲中心向20世纪以美国为主导的欧美中心,再向21世纪以中国、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亚洲中心发生转移。在此契机下,知识产权竞争战略是中国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对我国企业未来的知识产权战略选择提三点建议:
一是产业化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产业创新是核心问题,涉及产业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在此知识产权既是助推器,也是衡量标准,企业获取知识产权的目的是占领国家制造业的高端。
二是全球化竞争战略。在走出去的同时走上去,走到国际制造业的高端。例如从全球手机产业来看,苹果公司制造的智能手机大概占全球的7%左右,但利润是70%以上;中国的企业为全球提供了70%的手机,去年出货量大概是16至17亿,而利润只占到5%左右。因此应该抛弃传统的广告战、价格战,而争取知识产权所形成的附加值,因为专利、品牌才是国际竞争的尖端武器和战略工具。
三是一体化运营战略。一个是以品牌为中心的知识产权管理。企业品牌彰显了其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是综合能力最集中的表现,我国企业须建立一个以品牌为中心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另一个是以专利为中心的知识产权运营。以资本的力量加知识的力量达到企业运营的利益最大化。在日本政府的推动下,官方投资机构和其龙头企业建立了一种运营基金模式——核心技术领域加上战略性的新兴产业,再加上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为本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高仓成男(日本明治大学法科研究生院教授):日本也经历过价格要素竞争阶段,上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我们大量引进欧美技术,在此基础上改造、创新,再把更低成本的产品销售到全世界。那时所有企业、行业都知道这个社会需要什么,例如彩电、冰箱、空调,只要制造出来都可以卖得出去。这种创新模式是直线型的,日本经济处于高度成长期。
接下来一直到1990年左右,将近20年是品质竞争阶段,经济稳定成长。出口增加、日元升值等因素迫使日本企业走向海外,其间国际专利申请量增加。9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一个经济低迷期,同时也进入全球竞争期。这一阶段,什么都不缺的用户不再有明确的需求,这时需要通过与用户合作创造市场需求。一家企业独享知识产权就可以独占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一个可能需要和第三方的知识产权互相借鉴合作的时代来临,即以专利技术重新定位经济模式。企业会公开一部分必须要和第三方合作的专利,同时也让合作方拿一些专利出来,以这样的方式既保证自身的最高竞争力,又能协同作战。日本企业就是以这样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尖端”的方式,作为领头羊跑在世界前列来提高竞争力,获取企业利润的。
孙波(深圳市福田区常务副区长):深圳与日本的经济依存度相当高,日本作为发达的知识经济体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深圳做了许多探索,先后颁布和修订了《深圳经济特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规定》《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知识产权法庭,推进了行政、刑事、民事三事合一的体制。深圳的国际专利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离不开良好的政策环境。
深圳和深圳福田是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先行地,也是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的示范区。在知识产权国际化背景下,深圳作为全国首个以城市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该率先为产业和企业“量身打造”创新转型升级的知识产权战略。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杨雪 编辑:IPRdaily 赵珍 -------------
IPRdaily欢迎大家投稿,分享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想。投稿邮箱:iprdaily@163.com,或加微信iprdaily2014。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