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D导读】
中美专利环境有何差异?国内企业如何有效规避海外专利风险?就此《瞭望》独家采访了在美有近十年专利律师经验,曾成功帮助中国企业打赢美国337调查案的七星天专利咨询机构负责人龙翔,希望对国内企业有所裨益。
瞭望:近年中国企业频遭专利诉讼的原因?
龙翔:不少中国企业现在处于尴尬处境:一方面企业在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引起了竞争对手的关注,专利成为重要的市场“打压武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目前的专利布局没办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这是中国企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变的一个过程,“创造”时代,专利是关键。
瞭望:海外专利市场为什么需要布局?
龙翔:专利的核心是什么?是用来打官司。它是企业竞争的一种武器,可攻可守。你的专利如果想在美国用,必须在美国申请;如果想在印度用,必须在印度申请,欧洲也是一样。
国外不少企业都将专利作为一种进攻性武器,通过专利将外来企业“赶”出市场,保持自己对市场的控制,或者获得高额的赔偿费。目前有此意识和能力的国内企业还不太多;现阶段,国内能够将专利作为防御武器的企业也不多,它们或者没有意识到专利海外布局的重要性,或者确实是因为发展太快来不及布局,这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在海外被告,却束手无策。
瞭望:能否介绍一下国内企业在美国的专利申请情况?
龙翔:现在已经有企业意识到要往美国申请专利,但是这些专利大多集中在富士康、华为、中兴这类大企业。一些企业认为专利只花钱却没有回报,而事实上,华为此前的大量专利投入已见成效,不仅在国内的手机业竞争中心态轻松,而且通过交叉使用许可乃至出售专利权,已小有盈利。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专利需要长时间积累的。
小米发展时间不长,专利很少,这很正常。它现在很重视,越往后走专利应该越多,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值得重视的是,目前国内企业在海外申请的专利质量总体不高。专利质量好还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第一,你的发明本身要有价值,其实,中国企业和大学的发明创造能力是很突出的;第二,专利要“写得好”,我们很多专利就是被“写坏的”。
瞭望:怎么理解“专利是被写坏的”这句话?
龙翔: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部分非常重要,“权利要求”需要描述你的发明是什么,而如何描述是非常讲究的。
国内的“权利要求”必须写得精确,“基本上”这个词是不能用的;国外优秀的专利申请,步骤少且抽象,涵盖范围广。
申请专利相当于画圈,圈里边的东西就是我的,未经允许你不能进入。只有将专利划定的范围合理且足够大,才能维护自己的利益,保证自己该有的地盘不受侵犯。
因此,如果你仅仅将国内申请的专利翻译成英文向美国申请,如果国内专利申请本身写得有瑕疵,最后也无法维权。这也就是说,写好海外专利不是一个翻译问题,这是一个技术活,但是国内很多企业还没有重视问题。
瞭望:为什么会有这种国内外差异?
龙翔:从意识上讲,很多时候国内申请专利好像是为了拿“奖状”,表明自己有多少专利,而不是为了用。我们没有意识到专利是商品,不仅可以买卖,而且是出商战和法律武器。“知识产权”的英文是intellectual property,property在英文中就是“产权”,产权意味着就是一种商品。
这种意识与国内大环境也有关系。中国的专利官司赔偿率非常低,平均赔偿2万美元。因此,人们没有动力去打这官司,也不关心你专利最后能不能用于维权。美国的专利官司平均赔偿是500万美元,专利很值钱,大家会关心你的专利能不能拿来打官司。
此外,国内企业向美国申请专利还停留在“翻译”阶段,找中国专利代理人写申请提交到中国专利局,然后将中文翻译成英文,再递交到美国专利局。但是,中国专利代理人大多缺乏对海外专利法律制度的了解。这就造成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失去了实用价值。
不聘请有经验的美国律师写申请,价格是一个原因:国内写一个专利一般几千块钱,美国写一份专利平均是10000美元。
瞭望:中美在专利申请方面还有哪些差异?
龙翔:很多人都觉得美国专利特别高大上,其实不是这样的,世界上最难拿的专利是中国专利而非美国专利。
在美国,专利局只负责批专利,你只需符合形式上的要求,而且你的“权利要求”此前没人提出过。中国专利的审查员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审查员,素质非常高,查重能力非常强。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因为我们专利局太好了,所以我们的专利保护会非常难。而且中国专利要求非常严格,很多在中国拿不到的专利在美国可以轻松拿到。
美国专利实行的是“宽进严出”标准,进驻门槛低,最后专利好与不好上法庭看,在美国的专利诉讼案中,专利无效是常见的事情。
瞭望:IT领域的专利有什么特点?
龙翔:IT领域是非常特别的领域,它是一个高技术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利之所以现在如此热闹,就是因为IT业发展起来了。
专利领域基本上可以分为两个范式:一个是医药,一个是IT,其他都处在二者之间。可以这么理解,医药领域相当于一个核心技术就决定了一个产品,而在其他领域、IT领域,一个产品是由若干小技术集合起来的,不是由一个技术决定的,而每个小技术就是一个专利。
这回过头来,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很多人跟我说,我们中国没有创造力。其实我们的问题根本不是这样的,我们是很有创造力的。一个产品是由若干个小发明集合起来的,我们很多时候瞧不起自己的小发明,觉得自己的小发明不值得申请专利,其实每一个发明都可以申请专利。我们一定要意识到,我们其实很有创造性,关键是我们不了解专利游戏,尤其是不了解美国的专利游戏。
瞭望:除了337调查,美国专利纠纷还有哪些程序? 龙翔:337调查是行政调查,并不是司法程序。美国大头的还是地方法院的官司,每年有数千起,337调查每年也就几十起。事实上,337调查一般都有伴生地方法院案。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用337调查呢?从专利持有人的角度来说,我既可以在地方法院告你,又可以在337调查上告你,对于他来说,我只要赢一个就行,这就是一个苹果咬两口。
在美国337调查案中,涉及中国企业的案件已从2011年占比23.1%,上升至2014年的34.1%。
337调查不赔款,输赢的结果只是你的产品能不能够通过美国海关,如果你输了,美国海关就禁止你的产品进入;地方法院牵涉到赔款,但是它很多时候并不限制你的产品进入到美国。
从效果上来说,337调查案的效果更加明显,输了337调查,你根本无法进入美国市场;而且中国公司很多情况下没法在地方法院被告,因为中国公司在美国没有实体,人家就没法告你,但是337调查只针对货物不针对实体。
瞭望:中国企业如何规避海外专利风险?
龙翔:应该说,企业走出国门,很难规避专利风险。
一方面,专利费是你必须交的费用、必须交的学费,华为、中兴、海尔、联想在国外被告得一塌糊涂,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你要走出去就必定面临这个问题。另一方面,被告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同行告,一种是被专利主张实体告。专利主张实体手里握着一堆专利,自己不生产商品,就通过告你来“获利”,这和竞争对手是不一样的,你某种程度上可以尽量不被自己的竞争对手告,但是“专利主张实体”你很难避免,它们的“专利炸弹”指不定埋在哪儿。
中国企业现在应该做什么?
毫无疑问的是,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在国际上进行专利布局。因此,我们从意识就要发生改变,不能将专利当奖状,要重视中美专利环境的差异,否则即便申请了一堆专利,最后也没法赢得诉讼保护自己。
而且,如果你想降低成本,那么不仅专利要多,而且最好有核心专利,这样可以增加你在专利谈判中的砝码,因为目前解决专利问题,除缴付专利使用费外,签订交叉许可协议也非常普遍。■(记者/唐朵朵 张静瑾)
原标题:龙翔:如何规避美专利风险
来源:《瞭望》 编辑:IPRdaily 赵珍
IPRdaily小秘书个人微信号:iprdaily2014 ■小秘书【小D】个人微信号:iprdaily2014(添加验证请说明供职单位+姓名) ■添加可获得更多实务干货分享、定期私密线下活动、更有机会加入知识产权界最大云社区【IPer社群班级】与全球知识产权优秀精英深度交流。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 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