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员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产业产业
【小D导读】
《设计之战》一眼看去,会让人感觉这是一场关于设计的战争,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大手机厂商天下纷争、群雄称霸,玩体验、设计之战,借助专利武器,明争暗斗,刀光剑影!当我们阅读这本书时,面对移动终端工业设计的知识产权博弈。这场战争也将知识产权是否成为企业重要战略的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
今天IPR Daily有幸为大家邀请到《设计之战》四位作者,他们将和主持人畅谈设计战争背后的故事。
对话人:主持:IPR Daily 胡凯 《设计之战》 作者: 吴溯 谢怡雯 陈晓 孟雨
本书作者:
吴溯: 设计、管理、法律三重专业背景的专利审查员。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工学学士,工商管理第二专业;华南理工大学企业管理(战略管理)专业管理学硕士;中山大学民商法(知识产权)专业法学博士研究生。2009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工作至今。熟悉各国与设计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爱科技、设计和摄影,关注知识产权、创新管理和战略管理,曾参与《专利审查指南》修改,在《科学学研究》、《科研管理》、《中国专利与商标》等核心期刊和中英文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
孟雨: 2009年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随后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从事审查工作至今。爱旅游,爱鼓捣新鲜产品,轻微“强迫症”倾向。对新科技和新设计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希望认真生活、超越自己。
谢怡雯: 2010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主要从事外观设计专利的审查及评价报告的撰写等工作,对各国专利申请的审查制度有着浓厚兴趣,喜欢设计,也喜欢幻想,爱音乐,更爱生活。
陈晓:2007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主要从事录音、通信或信息再现设备的专利审查和分析工作。2014年到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直属人事处,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热爱运动、关注电子产品。
【采访正文】
IPR Daily:1、您当初为何选择手机的设计专利之战作为素材呢?
吴溯:这个选题,和《设计之战》这本书的定位有直接的关系。本书即具有专业读物的特点,也具有通俗读物的特点,力图用通俗的语言来解读专业的故事。在人手一部手机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比起其他产品,手机恐怕是读者最容易理解的产品了。
当然,从专业的角度来说,选择这个主题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手机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工业设计和知识产权对厂商竞争优势的形成非常重要,该产业的工业设计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也因此相对成熟,有许多值得各个产业借鉴的地方。二是手机涵盖了常见的各种知识产权类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手机的知识产权保护,如同“永”字八法一般,学会了写“永”字,其他字也八九不离十了。
谢怡雯:这个领域也是很热门很有趣的领域,苹果和三星的战争众人皆知,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苹果及其竞争对手均承认,即使一项最简单的功能,对于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他们乐此不疲地发起专利诉讼,试图打击竞争对手的产品。在产业洗牌未完成、新的产业格局新的平衡尚未实现之前,手机专利战争将一直存在,作为全球最大市场的中国绝然无法置身事外。研究国内外手机巨头对我国手机企业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陈晓:从这本书面市以来的情况看,这个选题也是被读者认可的。在微信上,关于本书的介绍文章被大量转发,不到一周的时间里,文章阅读量就突破了10000大关,其中约4成是知识产权界读者,约6成是移动互联网界、设计界和其他领域的读者。另外,在京东等网站的官方销售上,也一度断货。这对于传统上会被认为是小众读物的“专利”书来说,是极其少见的。正是借助了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这股“东风”,才能形成如此“火烧赤壁”之势。
IPR Daily:2、您觉得外观专利对手机行业开拓市场来说,是否占主导地位呢?您怎么看?
孟雨:随着手机行业发展,成熟到一定阶段,技术关卡被逐步突破,硬件逐渐同质化。造型设计带来的视觉美感,人机交互设计带来的用户体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手机的决定因素。外观设计专利是否已经占据主导地位或许还存在争议,但外观设计专利绝对是企业占据市场的有力武器。
吴溯:我认为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外观设计专利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产权类型之一。正如孟雨所说,在硬件逐渐同质化的时代,手机厂商要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有两个因素最重要,一类是视觉美感,二是用户体验。就如锤子的罗永浩说的那样,做的不是手机,是情怀。
具体地说,视觉美感主要来自外观设计,包括手机造型的美感和手机图形用户界面(GUI)的美感,一个手机是否高端大气上档次,往往在外观设计上就能体现出来,因此这对于非技术宅男的普通消费者而言,是决定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结实的诺基亚手机,输给了设计感强的苹果手机;好用的诺基亚塞班系统输给了华丽的苹果IOS系统的原因。而具有视觉美感的好设计,正是通过外观设计专利获得保护的。
对于用户体验而言,人机交互是否便捷,是否体贴,更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人机交互设计,在知识产权上,需要通过权利组合来实现充分的保护。人机交互方法,需要通过方法发明专利获得保护,而人机交互设计最终诉诸于视觉的部分(通常表现为GUI),则需要通过外观设计专利来获得保护。以苹果公司的滑动解锁交互设计为例,就通过了US7657849等方法发明专利,以及29402024和29282837等GUI的外观设计专利获得保护。在苹果诉三星的著名专利大战中,也可以看到多件外观设计专利。
从这个角度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行业要开拓市场,外观设计专利毫无疑问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知识产权类型之一。
IPR Daily:3、您的这本书,对其他行业是否会有借鉴意义?比如呢?
吴溯:肯定有,正如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所说的,选择手机行业,本身正是看中了这个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借鉴意义。
孟雨:书里介绍的很多外观设计保护的意识、手法,本身就是无行业限制的,相信任何行业都能从此书中得到借鉴和启发。书里也有一些较为浅显、直观的我国的专利法、外观设计保护的基础知识,对于以前没有接触过知识产权的读者来说,也可以说是一本入门教材。
谢怡雯:具体说,书中涉及到一些国内外手机企业的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时机、申请策略、企业发展脉络、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利较量等对我国的其他行业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陈晓:当然,手机属于消费品的一种,因此对消费品行业的借鉴意义会相对直接一些。
IPR Daily:4、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您写的这本书可能也不会受到企业的青睐,对此您怎么看?
吴溯:您说的情况很现实。目前许多中国企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确实不够。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对知识产权还不了解。这和过去大部分专利读物生涩难懂有一定的关系。
而这本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正是为了充分发挥专利审查员的知识储备和优势,用通俗的语言让更多的创新主体来了解专利。读了本书恐怕会感慨,设计的专利战争,原来离我们这么近。
孟雨:对知识产权保护不重视的现状和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整体缺乏了解本身就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的这本书更要起到宣传的作用。不管企业是否重视,我们要告诉他们有这么一件事,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怎样的,对他们有什么利弊,只要能给企业带来些许思索,从听说到了解到利用的过程,我们只要往前推进一步,就算是有所作为。
IPR Daily:5、您举得例子都很高大上,您觉得对中国中小企业受用吗?他们会从高大上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知识产权保护)吗?
孟雨:知识产权保护这件事在很多大众看来,似乎本身就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但不管是高大上还是接地气的案例,体现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本质都是一样的,想提供给国内企业的启示和借鉴都是相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中小企业从某些案例中得到的思索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也是适用的。
吴溯:个人认为,以企业大小来做区分是否应该重视知识产权并不合理。合理的做法应该根据是否属于创新型企业来做区分。
例如江苏好孩子集团的例子让人印象深刻,好孩子是生产童车的企业,但从创立之处就立足于创新,在20世纪80年代企业初创的时候,就曾将一款童车设计申请了专利,卖掉专利后获得4万元钱,据说这是好孩子掘到的“第一桶金”。
事实上,在当下,创新型小微企业不断涌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现象更加明显,例如许多APP企业,看起来似乎规模非常小,但对于这些企业而言,APP的人机交互设计和图形用户界面的知识产权保护,毫无疑问是非常重要的。
陈晓:苹果公司现在很大,但在乔布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也不大。但从专利分析看,苹果公司对知识产权,却一贯是高度重视的。另外,本书除了分析了苹果、三星等国际巨头企业,还分析了小米、魅族等国内中小创新型企业。从这个角度看,本书的例子,其实是很值得中国中小创新型企业借鉴的。
谢怡雯: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申请专利时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是有共通之处的。中小企业也许不需要从多么高大上的角度来考虑知识产权保护,但是一定要有前瞻性、有目的性,在本书中一个个鲜活的实际案例中相信读者可以找到答案。
IPR Daily:6、面对外观专利设计趋向于极致,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模仿的成分,对此您怎么看?对于外观专利审查的容忍度是多少呢?
孟雨:外观设计专利审查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专利法、实施细则、专利审查指南等等,都对外观设计相同、实质相同和不具有明显区别等的判断标准有明确的界定。因此准确地说并不存在容忍度的问题。
吴溯:标准是明确的,但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本质上是涉及到一类产品设计空间有多大的问题。以手机产品为例,在2G手机时代,手机屏幕小,有物理键盘,手机在造型设计上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但随着手机的大屏化的发展,屏幕越来越大,物理键盘消失,这时候手机在造型设计上的空间就变小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手机采用圆角矩形风格设计的原因。那么,在判断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是否与现有设计相同、实质相同或不具明显区别时,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考虑当前的现有设计空间的。换句话说,在设计发展的不同阶段,判断标准是一致的,但随着设计空间的不同,判断的结果可能会有差异。
IPR Daily:7、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象特斯拉一样允许更多企业来免费运用其专利,对此您怎么看?
吴溯:特斯拉为什么要开放自己的专利,业内有很多种不同的解读,主流的观点大概认为特斯拉是意图通过开放专利,提高技术的普适性,使自己能在行业未来标准制定中抢占有利的地位。
但在我看来,这必须根据产业类别和企业能力区别对待,对于某些行业标准影响大的产业例如汽车产业来说,标准的重要性甚至强于专利;对于具有标准制定能力的企业来说,占据标准可能比持有专利更划算。但恐怕并非所有产业,以及所有企业都能东施效颦。
至少对于竞争惨烈的消费品行业而言,专利恐怕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也有学者认为,开放专利有利于实现充分竞争,更有利于促进整个产业的创新。例如伯克和莱姆利的《专利危机与应对之道》一书就介绍了肯尼斯.阿罗的竞争创新理论。并指出很多人认为对于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而言,竞争比“垄断”能更好地促进创新。
个人认为这目前也仍然是一种有争议的理论。但基于知识产权的合作,是可行的,例如菲尔普斯等的《烧掉船舰》,即介绍了微软基于知识产权合作的战略。另外,对于知识产权也要区分对待,从《烧掉船舰》一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即便是开源软件,实际上也只排斥专利权,而不是版权,相反,开源软件是以承认版权为基础的。
个人认为,即便是专利权,也应该对发明专利(包括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做出区分,以手机为例,就算发明专利开源了,苹果难道会不主张外观设计专利,允许竞争对手做出一个长得一摸一样的IPHONE?这恐怕是不明智的做法。
孟雨:当然,专利权本身是一种财产,也是一种用公开换保护的行为,从某种角度看,行业龙头企业允许更多企业免费运用专利的行为对整个社会来讲确实可以是推动共同进步的好事。就国情来讲,如果越来越多的龙头企业愿意带动暂时落后的中小企业,也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IPR Daily:8、对于知识产权未来的发展,您有哪些期许?
吴溯: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只能某些角度来回答。从专利审查员的角度出发,我会期望更多的企业能看到专利真正的价值,提交的专利申请质量能越来越高,获得的专利权能更好地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从研究者的角度出发,我会期望国内有更多不同界别的学者参与到知识产权的研究中来,因为知识产权本质上不仅仅是一个法学问题,它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问题,管理学问题。在国际上,例如《知识产权法的经济结构》等著作,都是从经济学角度深入探讨知识产权法的。而国内,跨界进行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这对知识产权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孟雨:期望企业对专利的重视和利用度大幅提高,申请专利并不是知识产权保护的终点,而仅仅是起点。整个社会形成了解、重视和合理利用的良好氛围。
IPR Daily:9、您日后的作品,会会更广范围的适用性和更强的针对性吗?
吴溯:更广的适用性和更强的针对性,一个是面,一个是点;一个是宽广,一个是深入。要在一部书里面完全地体现,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我们后续的研究中,这两个方面都是必不可缺的,都要兼顾。在现阶段来考虑,如果我们继续有书籍问世,可能会更深入研究某个产业,这样可以适当地兼顾适用性和针对性的问题。
非常感谢!
期待您的新作!!!
撰稿:IPRdaily 胡凯 整理:IPRdaily 赵珍 网站:www.iprdaily.cn
IPRdaily的个人微信号已经开通!各位D友可添加“IPRdaily”的个人微信号: iprdaily2014(验证申请中请说明具体供职机构+姓名),关注小D可获更多的实务干货分享,定期私密线下活动,更有机会加入细分专业,接地气的知识产权圈实务社区交流群。
“IPRdaily”是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科技媒体,我们报道国内外最新知识产权动态,最新创业公司知识产权部分情报分析,更关注知识产权领域创新商业模式,以及资本对本行业投融资信息,我们将客观敏锐地记录、述评、传播、分享知识产权行业的每一天,我们努力利用互联网连接知识产权&未来! 微信订阅号: “IPRdaily”IPRdaily|读懂知识产权&未来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