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纪念先辈的贡献,记住我们的使命。”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小雨
清明时节,杨柳初绿,云雨霏霏。抬头正是一片春色,低头忆起相思故人。
一周前,知识产权业内深切缅怀,刘春田教授在今年的春天里与我们永久告别了。作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学科的奠基人、中国知识产权法学教育的开拓者、知识产权法学中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刘春田教授的离去,实属我国知识产权界的重大损失。
回望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能够取得当下的瞩目成就,离不开无数像刘春田教授一样,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知识产权事业的先辈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得以看得更高、望得更远、走得更坚定。值此清明,聊表哀思,纪念先辈的贡献,记住我们的使命。
中国专利局首任局长——武衡
武衡,1914年出生在江苏省徐州市一个小商家庭,1934年考入北平清华大学地学系。
1936年2月,“中国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成立,他是首批参加的队员。在“民先”队领导下,他们组织“清华大学实用科学研究会”,还利用《北平新报》创办“新科学”副刊,武衡任主编,还以“实用科学”的名义唤起人民的国防意识。
1949年,武衡任东北科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走上科技管理与领导岗位。【1】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了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开放的政策,也计划在中国建立专利制度,并指定由国家科委筹办此事。
在那一段时间里,武衡作为国家科委副主任和我国专利局的首任局长,对我国最后建立专利制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时,反对在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呼声很高。不过,武衡从一开始就十分坚定,十分从容,他从没有在我国建立专利制度这一信念上有过半点动摇。他的这种坚定和从容,既来自对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信心,也来自他长期主管科技工作的切身感受。这些感受使他深刻体会到:我国科技领域的“大锅饭”制度必须废除,对有贡献的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待遇必须公平;仿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科技的发展问题,只有实行专利制度才能在有效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同时真正激励我国自身的发明创造活动。
在领导和组织专利法起草的同时,武衡深知人才对我国日后有效实施专利制度的必要性。在当时缺钱又备受国内不少人对我国建立专利制度的指责声中,武衡以罕见的远见和魄力,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有关国家专利局的资助和合作下,先后派出了200多人次到有关国家的专利局和有关组织接受长期或短期的专利或知识产权培训,为我国日后专利制度的实施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及时播下了大批人才种子。【2】
武衡主持起草了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开创了我国专利制度的先河,并获得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高荣誉奖“发明与创造金质奖章”,是我国获此奖章的第一人。
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郑成思【3】
1944年12月,郑成思出生于昆明。考入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是因为在备战高考阶段,医院误诊他患有肺结核,耽搁了备考时间,于是在阴差阳错下学了法律。
有了这番经历,郑成思知道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于是特别珍惜时间。毕业后,郑成思在农场里接受劳动锻炼时,仍然不忘学习。后来他被分配到鸡西柳毛矿,有一天,矿里技术科交给郑成思一份车床说明书让他翻译,郑成思后来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这份说明书后来几乎改变了我的后半生之路。”
中国当时从国外进口设备非常少,没有中文说明书,设备不能使用。压力变成了动力,因为国家需要,郑成思自此决心自学英文。郑成思常说,他从未上过一天外语“强化班”或培训班,能在国际会议上流利地发言,翻译知识产权著作,完全靠自学。
刚刚对外开放的中国,开始与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建立起初步联系。中国代表团有一次开会回来,带回一本《有关国家商标法概要》。当时,国内正着手制定商标法,为了借鉴国外已有的条文,商业部、贸促会等单位组织人力,想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于是,郑成思开始了半年艰难的全神贯注的翻译历程,通过翻译这本书,郑成思把国际上最新的知识产权制度首次引入中国。
后来,国家开始选派优秀人员出国留学,郑成思靠着自学的英语,顺利通过了出国英语统考。1981年,尚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法律系学习的郑成思在《欧洲知识产权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1982年,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专著《工业产权国际公约概论》,“填补了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领域的空白”;1984年,郑成思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知识产权专著《知识产权的若干问题》,是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奠基之作;1992年出版《版权公约、版权保护与版权贸易》是国内第一部有关世界贸易组织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著作;他出版诸多专著,不仅是知识产权相关领域填补空白之作,也是我国知识产权研究史经典之作。
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主持,主讲人为郑成思、吴汉东。从那次讲完课后,郑成思基本上就不再出家门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春天来了,郑成思却离开了。
中国第二号律师证持有者——柳谷书
柳谷书于1921年出生于镇江,1944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1965年调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任法律处副处长,1978年出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法律部副部长兼法律部商标处处长。
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产权法律专家,柳谷书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涉外专利代理制度的设想,并建议在香港开设专利代理公司。他建议中国加入《巴黎公约》,不断呼吁知识产权及制度是知识产权变财富的保护神,让更多人意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他的建议受到了中国专利局与贸促会的重视。
他在香港注册了中国法律服务公司,创办中国专利(香港)代理公司、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和柳沈律师事务所,让专利制度从香港开始引入内地。
1985年4月1日,《专利法》生效,当天在香港申请内地专利委托的有800余件,其中有600件指定柳谷书主持的中国专利代理(香港)公司代理。
1988年,在中国专利局的支持下,柳谷书筹建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先后担任协会第一届、第二届会长和第六届名誉会长。【4】
柳谷书为香港著名商标“维他奶”申请到内地商标注册专用权;他为“金利来”排除了商标侵权的麻烦;他及时制止了广州某单位筹建“东方迪斯尼乐园”的计划,使迪斯尼商标免受侵权;他曾接受美国IBM公司的委托,促请深圳市工商局查抄了6家仿冒厂家,保护了IBM产品的商标专用权。
帮着外国公司在中国打专利官司,当时的柳谷书顶着很大的压力,甚至有反对者说,谁主张专利制度,谁就是卖国贼。柳谷书多方奔走,向一些部门耐心解释为什么像迪斯尼这样的形象是不能随便使用的。然而,就是这一系列的诉讼让其他国家看到中国保护支持专利权的决心,为改革开放带来了更多机遇。
2003年9月,柳谷书去世,柳传志在致父亲的悼词里这样说:“您圆满地处理了迪斯尼的案子……让外国人对……中国专利法的实施开始有了信心,对中国改革开放的真诚有了信心。”【5】
为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辈们,还有很多很多。他们在未知中前行,在荆棘中探路,为我们指引了未来的光明之路。
清风伴清明,鲜花寄哀思。追忆逝去的前辈,向所有的坚守和奉献致敬。抓住即刻的春光,向强国的建设与征程奋进。致敬缅怀,踔厉前行
注释:
【1】海洋档案. 武衡:心系海洋,筑梦南极,“衡”星耀苍穹.
https://mp.weixin.qq.com/s/dYacm7KZXQSHzH80NBIHRA
【2】中国专利制度的叩门人[J]. 王正发.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03)
【3】IPRdaily. 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郑成思.
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13063.html
【4】今日镇江. 京江柳氏十六世传人——柳谷书.
http://cmstop.zt.jsw.com.cn/shenghuo/p/11453.html
【5】人民网. 凡是专利 定有传奇——记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
http://scitech.people.com.cn/n1/2016/0603/c1007-28410062.html
(原标题:今日清明 | 缅怀知识产权探路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小雨
编辑:IPRdaily赵甄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今日清明 | 缅怀知识产权探路人(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