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法院投稿诉讼招聘TOP100政策国际视野人物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湾区IP动态职场商标Oversea晨报董图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律所

五四特刊 | 他们的青年时代:理想闪耀青春,科技鼎助兴国

行业
阿耐3年前
五四特刊 | 他们的青年时代:理想闪耀青春,科技鼎助兴国

五四特刊 | 他们的青年时代:理想闪耀青春,科技鼎助兴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爱我中华

原标题:他们的青年时代:理想闪耀青春,科技鼎助兴国


“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时代所趋,并持续引领人类生活的发展,推动时代科技发展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不断蓄力接力。他们有朝气、有魄力、敢作为,在风华正茂之际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引领着科学技术的又一轮革新。今天,他们或许是鹤发松姿的资深科学家,或许是颜丹鬓绿的科研新秀,爱科技、迷科研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少年有志,国家有望,他们在自己的青年时代,通过不怠地探索和创新担起科技兴国的时代使命。


屠呦呦:用一棵小草守卫人类健康的“青蒿女神”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屠呦呦名字的出处,而《诗经》中的这句诗歌也命运般的和她的一生产生了深刻的牵绊。2015年,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也是科学史上中国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奖。


青蒿素的发现给人类抗疟疾带来了重大突破,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为无疟症国家。[1]这得益于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家消除疟疾工作的开展,也得益于当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的青年科学家,青年屠呦呦便在其列。


向医而行:坎坷之中立志向


1946年,年仅16岁的屠呦呦不幸患上肺结核,被迫休学在家休养。在治疗休养的过程中,她曾被病情困扰,因而打算放弃学业。“学问是无止境的,所以当你获得局部成功的时候,你千万不要认为满足,当你不幸失败的时候,你亦不要因此灰心,学问绝不能使诚心求她的人失望。”在外地求学的哥哥在寄给屠呦呦的照片中作了如此附言。因为哥哥和家人的鼓励,屠呦呦在病情逐渐恢复好转的两年中,也在不断进行自我学习,1948年,休学两年的屠呦呦进入了宁波私立效实中学完成高中学业。


在患病期间,屠呦呦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同时也坚定了要考医学专业的决心。在接受治疗中,她不断感受到,医学的作用如此神奇,若是自身懂医学、懂治病,不仅能让自己和家人远离病痛,还可以救治更多被病魔困扰的人。


北京大学医学院正是青年屠呦呦踏进医学领域的起点,在完成高中学业后,21岁的屠呦呦在1951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并报考了在当时来说较为冷门的学科-生药学。大学期间,她就对植物化学、本草学、植物分类学表现出浓厚兴趣。1955年,大学毕业的屠呦呦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工作,从此人生中的大部分时光在她梦寐以求的医学科研中度过,也正如屠呦呦哥哥在给她的来信中说的,她所诚心追求的医学志向最终没有让她失望。


走近青蒿:临危受命担重任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肆虐的疟疾已经几度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研究显示,疟疾可能早在50万年前就存在于早期人类当中。[2]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忽然失效,全球再次面临着对抗疟疾的新挑战,我国也就此开展了寻找疟疾新疗法的全国性研究计划。1967年,我国“523”项目正式启动。而后,屠呦呦因为此前在血吸虫病治疗中的新发现被任命为“523”项目中药抗疟组的组长,从此走上了寻找和创新疟疾新疗法的漫漫长路,她与“青蒿”的缘分也在此刻悄然来到。


当时,美国为了抗疟不惜血本,筛选了超过21万化合物进行实验,但都以失败告终。国内众多科研人员也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却仍无实质进展。屠呦呦加入“523”项目后也面临了如此困境,最初的基础工作便花了4年时间,她带领团队查阅了2000余种中药,提取了数百种化学成分仍没有成效。


在药物实验历经数百次失败后,屠呦呦把研究目标锁定在了中药青蒿上,她和团队发现青蒿对小鼠疟疾的抑制率曾达到68%,但其效果不稳定。在无数次实验和无数次失败后,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给屠呦呦团队带来了新方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屠呦呦因此想到,高温环境下青蒿中的有效成分有可能会被破坏,转而使用沸点低的乙醚进行提取。1971年,在经历191次低沸点实验后,屠呦呦团队终于发现了抗疟效果100%的青蒿提取物,并在次年提炼出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


而今,青蒿素仍然治疗疟疾的主流药物,几十年中不断为上亿人带来治疗疟疾的希望。2019年,屠呦呦团队经过实验再次发现,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过90%、80%,青蒿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得到了新的突破。不过,尽管人类先后凭借奎宁、青蒿素等药物勉强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暂时领先,但“青蒿素失效”的危机依然没有彻底消除。屠呦呦表示,对于“青蒿素抗药性”的问题,仍需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3]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屠呦呦把一生献给了医学科研事业,用一棵“小草”播种了人类健康的希望,而今,屠呦呦团队仍在为进一步挖掘青蒿素医用价值而努力。


钱学森:“两弹一星”铸中华强国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同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于中国社会发生新变革这一年出生的钱学森也给新中国的发展带来了革新。1935年9月,钱学森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这也为二十多年后中国“两弹一星”的研制输送了新的科技力量。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为了打破核大国在核武器上的垄断,研制出属于我国自己的核武器成为时代的迫切需求。在我国科技基础最为薄弱的时期,一群有志青年以国家事业建设为发展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钱学森就是当时响应国家研制“两弹一星”战略决策号召的科学家之一。


年少立志:学航空 为报国


1929年,18岁的钱学森高中毕业,他以著名铁路专家詹天佑为榜样,立志成为一名铁路工程师,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铁道工程系。而钱学森在一·二八事件中看到日本对上海的大规模飞机轰炸,他意识到中国崛起必须要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于是打算转攻航空工程。


1935年8月,怀着航空救国的梦想,钱学森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读航空工程专业,在美期间,他潜心攻研,一年后就从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继续深造,钱学森心中一直有着自己的答案,他打算将研究方向从航空工程改为航空理论,但关于此事,钱学森与父亲钱均夫发生了争论。钱均夫在给钱学森的回信中表示,中国航天工业落后,现阶段研究飞机制造技术才是正确的选择,钱学森则告诉父亲,中国在飞机制造领域与西方差异巨大,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有超越西方的可能。后在钱均夫好友蒋百里的劝说下,钱均夫最终应允了钱学森学习航空理论,于是1936年钱学森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进入了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师从美国航天工程学家冯·卡门。


1939年,钱学森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毕业,而此时钱学森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处境,由于中国爆发的大规模战争,他已无法回国。在恩师的邀请下,他在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并在1943年至1949年间先后担任副教授、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等职位。1949年10月1日,当新中国成立的欢呼声从大洋彼岸传来时,钱学森内心异常兴奋和激动,此时他觉得回国有望,和夫人蒋英商量着要早日回到祖国,为中华民族新生的国家而效力。


一心向国:历艰难 强航空


然而事与愿违,钱学森一家的归国之路并不顺遂,1950年,钱学森以莫须有的企图运输秘密科学文件罪名被联邦调查局拘禁,他归国的愿望在这一年被美国当局无情掐灭。但再难难不住有心人,1955年,钱学森在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叔通的救援信中写道:“……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无一日,一时,一刻不思归国参加伟大的建设高潮。”最终,在中国政府答应提前释放11名被俘美军间谍的谈判条件下,美国政府终于同意钱学森回国。[4]历经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回国后的钱学森马上投入到了国家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建设征程中,面对新中国技术、人才、工业等各方面的空白,钱学森带领科研人员从现有技术和条件逐步研究、完善,奠定了中国导弹的基础。1956年,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由钱学森担任首任院长,中国航空工业从此拉开序幕。


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中国研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于1960年发射试验成功,随后他又主持了中国“两弹结合”的相关试验工作。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继续承担起了研制火箭运载原子弹进行远程攻击的任务,带领科研人员克服了天气地理等困难,完成两弹对接。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在“文革”十年期间,钱学森更是担起了我国非常时期航空航天科研工作的重任,因在我国航天上的突出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他受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特殊保护,成为中国“两弹一星”和核潜艇的实际负责人。[5]有人说,中国的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因为钱学森而向前推进了20年以上。在钱学森的领导下,中国正式成为航天大国,带领中国人远离了其他国家的核武器威胁,他带领着一大批中国优秀科学家以强大的科研实力向世界证明,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与军事力量正在以绝对强劲的力量崛起。


“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两弹一星”光荣勋章,这些荣誉称号和勋章不仅仅代表着钱学森一生的成就,更是他投身科研、开拓创新、为国奉献的伟大见证。


今天,我们能从屠呦呦、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老一代科学家的身上看到,他们在青年时期所绽放的耀人光彩,正是因为他们青年时期所确立的志向和所付出的努力,而这样的光芒和力量不仅贯穿了他们的一生,也贯穿了国家发展的重大历程。青年的力量因热烈而具有爆发力,因活跃而具有创造力,因奋发而具有驱动力,因传承而具有影响力和民族凝聚力。如今,这种力量更延续在一代代青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中。



注释:

[1]中国被世卫组织认定为无疟疾国家.央视新闻.

[2][3]宋海博.疟疾,人类50万年的敌人.环球时报.

[4]“我宁可把钱学森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央视网.

[5]胡新民.毛泽东与科学家的“菊香书屋谈话”:关注研究领域,激励勇攀高峰.中国组织人事报.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爱我中华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五四特刊 | 他们的青年时代:理想闪耀青春,科技鼎助兴国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五四特刊 | 他们的青年时代:理想闪耀青春,科技鼎助兴国

426.cn Academy | 广东省全域低风险!涉外商标代理高级研修班【广州站】,安排!


五四特刊 | 他们的青年时代:理想闪耀青春,科技鼎助兴国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全球领先的知识产权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阿耐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7492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31127.html,发布时间为2022-05-04 10:55:45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