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我们已发送验证链接到您的邮箱,请查收并验证
没收到验证邮件?请确认邮箱是否正确或 重新发送邮件
确定
产业行业政策诉讼TOP100招聘湾区IP动态职场人物国际视野许可交易深度专题活动商标版权Oversea晨报董图产品公司审查员说法官说首席知识产权官G40领袖机构企业专利大洋洲律所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专题
湾区知识产权4年前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今天,笔者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猛士”艺术家。


他不熬鸡汤,但当你看完他的故事以后,你会发现——自己所遭遇的挫折就算再大,也真的都不是事儿。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不是鲁迅......)


嘉靖44年,浙江绍兴。


一位年近半百的文士在疯狂之中,愤然拔下钉在墙柱上的长钉,猛地插进耳朵,又用力把头撞向地面。


长钉穿耳而过,鲜血汩汩而流,场面之恐怖,让人一点儿都不愿细想。


这位发狂的文士,就是生于明代、被誉为“中国梵高”的艺术家徐渭。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徐渭


而这等骇人的自杀,在他身上前后发生了九次。


用尖锥击碎自己的肾囊、用利斧砍破自己的头颅……


徐渭的每次自杀都不惜使用最残忍的手法,拼命地要把自己置于死地,却又次次幸免遇难。


命运不厌其烦地与他开着玩笑,直到他终于在一片穷困潦倒中孤独死去。


所以在他身上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他又是凭什么,能被称作“中国的梵高”?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两人的表情都一模一样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位非同一般的艺术家的一生,那么我想就只有“狂狷”二字。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在徐渭以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人所创作的书画,往往都有很强的说教意味。


比如梅花是一身傲骨,兰花是清高幽雅,竹子是坚韧不拔,菊花是不趋炎势……


不论是身居高位的显贵,还是尚且窘迫的书生,都会不自觉地把这种固定的题材当作“命题作文”,用来塑造自己的“人设”。


所以与其说他们是在用绘画抒发心境,不如说是在讲些大道理。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梅兰竹菊——文人F4


而且为了起到足够的教化作用,这类画作往往用笔工整、细腻、写实,就像一幅幅评说道德的教科书一样,久而久之,它们也就越来越有了一种“八股”的味道。


在这种文化里,道德规范就不可避免地要凌驾于人的主观情感之上。


但徐渭不一样。


他偏偏要抛弃具体写实的形体,画出个人的情感。


那他画什么呢?他画螃蟹,画葡萄,画被风霜雨雪摧残的竹。


比如这一幅《黄甲图轴》。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徐渭《黄甲图轴》


画中的徐渭大笔一挥,让或浓或淡的墨汁交叠、晕染,画出巨大的、仿佛快要凋落的荷叶,以及荷叶下方一只缓缓爬行的螃蟹。


在整幅画面中,徐渭特地在荷叶中心留了白,只用粗细不一的线条勾勒出叶脉,这让整片荷叶更显得自然生动。


哪怕它占据了一大半的篇幅,又处在画面中央,也不会让人觉得过分厚重,以至于整体画面失去平衡。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凭占地面积晋升C位担当


更特别的是,别人作画都用熟宣纸,徐渭偏偏惯用生宣纸。


生宣纸渗水速度快,再加上水分含量大的淡墨,稍有不慎就很容易晕开,这意味着徐渭必须要用比常人更快的速度运笔用墨。所以别人是“作画”,他却说自己是在“写画”。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于是乎,在《黄甲图轴》整幅画里,尽管徐渭匠心独具、用墨讲究,但在旁人看来,似乎不过寥寥数笔,便已一气呵成。


不论是荷叶还是螃蟹,我们都看不到什么刻意雕琢的痕迹,只剩下像影子一样粗略的轮廓,以及和墨汁一样浓厚的心情。


什么样的心情呢?看徐渭题在画面上边的诗句。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兀然有物气豪粗,莫问年来珠有无。养就孤标人不识,时来黄甲独传炉。”


“这螃蟹如此蠢笨,却偏偏横行霸道、粗暴豪横,明明腹中空空,竟还“黄榜”提名、高中甲第!”


在讲究八股章法的科举制度里,徐渭的狂放和飘逸是没有位置的。


他自幼展露才华,堪称“诗书文画”四绝的全能型选手,甚至人称“关起城门,只有这一个”,却偏偏八次考取功名、八次落榜,直到41岁,在科举之路上彻底心灰意冷。


而《黄甲图轴》,表达的就是徐渭对科场黑暗、不辨好坏的愤慨,以及对那些名不副实的科举进士的讽刺。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再看他的书法,更是难掩狂狷奇绝之气。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徐渭《杜甫怀西郭茅舍七言草书诗轴》


怎么样?看完是不是心里就一个想法:


看不懂。


他的狂草已经完全不顾文字的辨识度,只剩下每一笔不断跳跃、努力突破章法拘束的线条。


不同的笔画,有的墨色浓重、质感敦实,有的蜿蜒轻盈、宛若游龙,有的又像被掐住了手腕,墨色干枯、滞涩凝结。


好像在徐渭的气场下,每一个笔画都有了它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走向,但整体上却散而不乱、浑然天成,这跟梵高的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梵高的画,每一根线条都蠢蠢欲动,充满了存在感,好像随时准备着,要突破整体画面的拘束一样,徐渭的字亦如此


看着他的字,我们仿佛可以想象出徐渭运笔的场面——


他一边在纸上任意地涂抹,一边尽情宣泄着内心狂风暴雨似的愤怒,就像一位充满激情的钢琴家拨弄着指尖的音符,抑扬顿挫、荡气回肠。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正如明末史学家张岱所言:“青藤之书,书中有画,青藤之画,画中有书。”(徐渭,号青藤道士)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迷弟+1


可以说,中国古代文人的“狂放用笔”正是在徐渭这里被发展、完善,乃至达到巅峰的。


可这样一位狂士,人生的底色却尽显悲凉。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除了才华横溢却屡次落榜以外,他的家庭从一开始就支离破碎。


出生于没落的官僚世家,父亲早亡,生母地位卑贱,不久就被赶出家门,尽管府上夫人待他很好,也不免终日寄人篱下。


25岁,徐家的房屋田产被地方豪绅无赖夺去。


26岁,结发之妻又得病去世。


年纪轻轻,徐渭就落了个家破人亡、形单影只。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徐渭造像


几次三番遇难,直到中年,37岁的徐渭才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时任浙闽总督的胡宗宪,把他招入幕府、充当幕僚。


在这段短暂的被重用的时期,徐渭为胡宗宪屡屡献策,大败倭寇,一展才干。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胡宗宪(《大明王朝1566》)


但好景不长,明朝官场风云变幻,在徐渭被招入幕府五年后,胡宗宪所依附的严嵩倒台——顺带粉碎了徐渭施展抱负的梦想。


在一连串的暴击下,徐渭的精神开始崩溃。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开始像我们在开头讲述的那样,不断地自杀。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徐渭画像》王明明


晚年的徐渭尝试了无数极端的自杀方式,结合他的书信中说自己“发狂”、“看见幻像”的描述,差不多可以断定,这个坎坷一生的艺术家,是患了精神疾病。


他不断地试图击碎自己的肉体,希望以此逃脱命运的禁锢,得到精神的解脱。


但是,如此折腾却依旧不得死,徐渭只得转而将自己无处宣泄的激情和愤慨,倾数投入了艺术的创作。


而在这些以血泪成就的作品中,最经典的,就数这幅《墨葡萄图》了。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徐渭《墨葡萄图》


仔细看看,这纸上画的,不是什么随意写就的墨点,而是一颗颗破碎了的野葡萄。


这些葡萄早已过了结实的季节,却横挂荒野枝头,无人赏识,在晚秋的寒风里,飘来荡去。它们忍受风霜的啃噬,但始终不肯落到泥里。


这上面还附有一段歪七扭八的题诗,像葡萄藤一样随风飘摇着: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我这一生,跌跌撞撞竟然就过完了落魄半生,满腹才华如今却没有地方可以使,简直就像这野藤上的果实,被抛弃在旷野里!”


字字啼血,可见心中有多少愤慨和不甘。


在《墨葡萄图》里,徐渭为了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情,他创造性地在画画的墨汁里加入了胶水。


这样一来,当深浅不一的水墨被先后叠加在画纸上时,互相之间就不至于过分渗透,反而能营造出一种斑驳的、湿漉漉的效果。


胶墨相融,水墨涂抹,是徐渭绘画的一大特色。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葡萄果实看起来湿漉漉的


除了用墨,还有运笔。


如果细看你会发现,和大面积渲染的葡萄果实相对的,是纤细的枝条。


原本位于右上方的主干尚且还能保持一点硬度,但是越往下,枝条就被画得越是纤细,直到在画面里只剩下一丝丝若隐若现的细线,随风飘摇。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看这些细线,好像随时都会被风吹断


而在构图上,除了古代文人惯用的留白以外,徐渭还让上方的诗句都一并入画了。


他把诗句安排在左上角,自上而下,却又通通向左歪斜着。就好像此时恰有一阵风,从右边簌簌地刮来,一时间,枝条、诗句,连同徐渭的人生,都一齐随风飘零了起来。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徐渭的晚年,境遇潦倒,贫病交加,他靠出卖字画度日,直到自己的作品被变卖殆尽。


73岁,徐渭在写完了记述自己坎坷人生的《畸谱》后去世。去世时,身边仅剩一只狗与他相伴,而他的身下,连一铺席子也没有。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徐渭《杂花图卷》


在徐渭的眼里,他的一生是“畸”的一生,是不正常的一生。


然而正是这种“不正常”,让他在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古板时代,开创了舍弃形体、肆意彰显个人内心情感的大写意画派,完成了中国画从“写实”到“写意”的最后一步。


可以说,徐渭的作品,是从压抑人性的旧文化里开出的纯真之花,给明代以后逐渐黯淡的艺术世界,带来了一阵清新自然的山野之风。


就像印象派的诞生,深刻影响了西方近现代艺术的走向一样,徐渭的天才创造,为后续大写意绘画的发展起到了开创、奠基和推动的作用,也极大影响了后世的文人和艺术家,比如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


其中,甚至连最讲究风骨的郑板桥都自称——


“愿做青藤门下走狗。”


齐白石呢,更是感叹——


“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 (左)郑板桥;(右)齐白石


生活确实是把徐渭打倒了,却始终没能把他消灭。


他身上的这股狂傲,也终究穿越了千年,成了他所有作品里不灭的印记。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白寿彝

《徐渭大写意花鸟“放逸”风格探析》黄斐斐

《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笔墨初探》孙英

《徐渭大写意绘画风格研究》刘洋

《论徐渭绘画中的情感表达》张曼

《徐渭的绘画美学思想及其现代性意蕴研究》朱娟

《徐渭书法风格研究》秦炳娟


来源:意外艺术

作者:白陶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青年有为!寻找2021年“40位40岁以下企业知识产权精英”活动正式启动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报名!2021年「广东省知识产权代理人才培训班」来啦!


他被誉为“中国梵高”,郑板桥齐白石:想做他的跟班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意外艺术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湾区知识产权投稿作者
共发表文章4353
最近文章
关键词
首席知识产权官 世界知识产权日 美國專利訴訟管理策略 大数据 软件著作权登记 专利商标 商标注册人 人工智能 版权登记代理 如何快速获得美国专利授权? 材料科学 申请注册商标 软件著作权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专利侵权纠纷行政处理 专利预警 知识产权 全球视野 中国商标 版权保护中心 智能硬件 新材料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躲过商标转让的陷阱 航空航天装备 乐天 产业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著作权 电子版权 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中国专利年报 游戏动漫 条例 国际专利 商标 实用新型专利 专利费用 专利管理 出版管理条例 版权商标 知识产权侵权 商标审查协作中心 法律和政策 企业商标布局 新商标审查「不规范汉字」审理标准 专利机构排名 商标分类 专利检索 申请商标注册 法规 行业 法律常识 设计专利 2016知识产权行业分析 发明专利申请 国家商标总局 电影版权 专利申请 香港知识产权 国防知识产权 国际版权交易 十件 版权 顾问 版权登记 发明专利 亚洲知识产权 版权归属 商标办理 商标申请 美国专利局 ip 共享单车 一带一路商标 融资 驰名商标保护 知识产权工程师 授权 音乐的版权 专利 商标数据 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法 专利小白 商标是什么 商标注册 知识产权网 中超 商标审查 维权 律所 专利代理人 知识产权案例 专利运营 现代产业
本文来自于iprdaily,永久保存地址为http://www.iprdaily.cn/article_28240.html,发布时间为2021-06-17 17:50:55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

    我也说两句
    还可以输入140个字
    我要评论
    回复
    还可以输入 70 个字
    请选择打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