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专利国家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金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林炮勤 陈染 智圈
原标题:5.2亿的天价专利转让背后,除了国知局的布局,还有……
2016年,由学校山东理工大学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作了批示。最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这项世界唯一的化学发泡剂技术形成了2件核心专利、3件PCT国际专利、42件外围专利,于2017年完成了专利网布局,科研成果获得了最大保护。
发泡剂是生产聚氨酯泡沫材料的重要原料。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软质泡沫可应用于床垫、沙发、服装衬垫、汽车坐椅等;硬质泡沫可应用于冰箱、冰柜、冷库、集装箱等制冷装置和设备、供热管道、建筑屋顶、外墙的隔热保温,空调管道隔热保冷以及作为以塑代木材料等。
而生产上述产品必须用发泡剂,欧美国家已经研发出四代聚氨酯发泡剂,但都含有氟氯元素,并一直垄断着全球市场。
用新型化学发泡剂生成的泡沫可以用于管道保温
2003年,毕玉遂判断做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有实现无氯、氟的可能,但发现当时研究一片空白,没有理论依据。
除了技术实现上的阻碍,还有资金、人员方面的困难。
“没有研究基础,写不了项目书,我没法申请科研经费,钱都得自己垫。”据毕玉遂所述,经费申请的申报材料里有一项研究基础如果拿不出文字性的、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支撑,很难申请到科研经费。
而在整个研究过程当中,他没有发表一篇论文,没有也不敢申报专利。
经过毕玉遂五年思考,理论研究取得突破。为保证实验顺利进行,2008年,他劝说正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儿子毕戈华中止留学,同自己一起做实验,以确保合成原料与合成方法不被泄露。
为了聚氨酯发泡技术的成功,毕玉遂足足花费15年。除了每年的大年初一,每天都会在实验室待上十几个小时。
1、有技术,有市场,却没有专利保护
2010年的冬天,第一个样品终于在实验室研制成功。这种通过化学方法生产聚氨酯泡沫的发泡技术,达到了不产生含氯氟物质的领先技术水平,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和完美的环境效益期望。
但是,由于专利保护申请尚未完成,因此该技术成果无法实现商业运作。
因为研发者认为,只要“无氯无氟”和“化学方法”的关键词被泄露,国外同行就会利用其技术积累和专利制度的优势进行逆向研究并迅速破译。
由于缺乏专利保护,团队在向公司推荐技术的过程中三年都无法透露技术细节,这使公司无法评估其技术前景,最终未能成功实施成果转化。
2013年,科研团队向学校领导请教,联系了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并通过专家协助,在申请了两项简单的外围专利后,专利推进工作又被迫暂停了。
2013年申请的两项专利
这次专利申请被暂停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保密和缺乏书面支持,这阻碍了对其技术前景的有效预测和分析,专家们未能达成共识,也不可能科学地评估科学研究结果。
2、成果险被盗,5.2亿的专利是如何布局的
可能早在2011年,聚氨酯化学发泡剂试验成功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了。
2013年国庆节,毕玉遂研究团队实验室办公室被撬,18台电脑硬盘被盗。
此前,有外国企业提出要与毕玉遂合作,但他没同意。
幸运的是,毕玉遂为了防止技术被窃,从来不在实验室放任何相关资料。实验的所有记录,重要的技术资料,除了印在脑子里,就是写在纸上,用代码表示。
盗窃事件让专利保护行动刻不容缓。申请什么样的专利,找谁申请,又成了新问题。
团队也曾通过地方保密局写过国防专利,但军转民的批准程序比较麻烦。
直到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了解到情况后,由学校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直接呈报国务院。
2016年2月17日,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作了批示。之后,科技部、环保部、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聚氨酯工业协会等联合专家组,国家发改委、中国石油和化学联合会,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先后调研了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最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指导下,这项世界唯一的化学发泡剂技术形成了2件核心专利、3件PCT国际专利、42件外围专利,于2017年完成了专利网布局,科研成果获得了最大保护。
上述所有专利中,中国授权7件,无驳回或撤回,审查员引证的对比文件中仅1件日本公司于2003年公开的JP2003342340A(2012年未缴年费失效)为X类对比文件,其他基本为A类对比文件。此处也能看到毕氏父子的专利创造性极高。
在2016年6月至今申请的聚氨酯专利中,无氟或无氯的专利发明人是毕氏父子绝对领先,近乎垄断。
图为媒体、专家查看喷涂聚氨酯泡沫效果
3、5.2亿的专利售价,团队分得4亿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创造了一项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纪录。他们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价值5.2 亿元,毕玉遂团队分得4个亿。
为什么能分到4个亿这么多?
首先,两件专利就卖了5.2亿元,其中有一本是非常关键的意见专利,大约八万字,算起来,一个字价值七千元。
按照合同约定,5.2亿元天价转让费中,80%也就是4亿多远都属于毕玉遂和他的团队,分20年付清。
校党委书记吕传毅是天价合同签订的核心人物。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正式出台,把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使用权下放给高校,并规定用于奖励科研人员的转化收益比例从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而为了让山东理工大学的科研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2016年后,吕传毅等人修订科研政策,把团队的收益提高到80%。
另外一个原因是,2018年,国家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
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纳税,4亿元专利转让费要交1.4亿多元的税。而这一政策直接让毕玉遂少缴了7000多万元的税。
综上,“天价转让费”可以说是个人、社会、国家三方促成的结果。
技术创新价值越高,专利申请的工作就越为重要,既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如何围绕核心技术进行专利布局使研发成果获得最大的保护,进而顺利地投入产出,一直是科研人员和专利撰写工作者共同的夙愿。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林炮勤 陈染 智圈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5.2亿的天价专利转让背后,除了国知局的布局,还有……(击标题查看原文)
如有想看文章主题内容,欢迎留言评论~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