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原标题:永动机、航天母舰等专利申请为何被驳回?知识产权法官为你讲解
允许发明人将发明创造申请为专利,这是国家对于科学技术进步、创新的认可和保护。但事实上,专利申请并非都如大家所想的“高端”,有些专利读起来就像是在看一本科幻小说。当然,过于“天马行空”的想法很难最终被获准注册。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法官助理陈一平表示,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方案和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的判断标准之一,在于专利法中的一项规定——专利的实用性。
知识产权法官讲解:
奇思妙想不等于胡思乱想
驳回案例 让产妇“自己生娃”
理由:不属于技术方案 更没有创造性
在妇产领域,申请人翁某提出了一个设想——在完成常规产前检查后,让产妇学习分娩知识,通过心理辅导克服恐惧心理,最终让产妇在产房内调整体位自行分娩。翁某认为,我国四川等地的产妇都可以在家生育,引导产妇自行分娩有实用性。
“即使孕妇是顺产,整个生产过程也会因人体机能条件不同产生差异,它的变数非常大。”陈一平表示,目前科学对于人体的理解依然很有限,因为人类个体间差异性巨大,没有任何一种手术操作能够保证重复、稳定地产生预期效果。
每个产妇在分娩时都受到个人体质、心理因素等共同影响,产妇和医护人员需要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个产妇的分娩过程很难在他人身上完全再现。目前,外科手术方法因为人道主义考量和难以在产业上利用,不能作为专利申请。同时,专利说明中除接生外的产前培训等步骤,属于社会生活领域的日常行为,不属于技术方案,更没有创造性。最终,翁某的专利申请被法院判决驳回。
驳回案例 沙漠增雨、航天母舰
理由:只是设想层面 脱离社会需要
也有一些专利申请人的想法更为“宏大”。申请人曹某计划通过其设计的一套“沙漠干旱地区增雨技术”,增加干旱地区的降水量。
在曹某撰写的专利说明中,其认为,沙漠地区之所以干旱,是因为沙漠的南北方向导电条件不佳,而海洋、湖泊、湿地等含水的土壤地表导电良好。而决定降雨量的原因,是地球自转过程中形成的“大短路环流”。
根据这一理论,曹某主张,向干旱地区洒盐水、埋金属导线,便能提高沙漠的地面导电性,以增加干旱地区的降水量。但事实上,某个地区是否会下雨,是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条件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没有任何公开文献或者证据能够证明,提高地面的导电条件,就能增加地区的降水量。
“专利法要求,专利必须能够产生积极的经济、技术、社会效果。”陈一平表示,专利的技术方案应当能够重复再现,并且本专业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公开的技术内容,应该能稳定地复现技术方案。而曹某的“增雨技术”受限于其他多种因素,无法确信一定能够达到增雨效果,自然也就无法获得专利授权。
这种“脑洞大开”的专利申请并不少见,例如一专利提出“在高空风力作用下产生足够大的作用力,能克服重力在高空稳定运行”的“高空发电环”,则是仅仅停留在设想层面,无法在产业上制造或者使用。
还有申请人向北京知产法院申请保护一种“航天母舰”专利,申请人表示,该航天母舰既可以在地面组装然后整体发射升空,也可以将各部件运送至一定高度后在高空进行组装,还可以凭借其大功率动力系统和辅助动力装置,实现在地面和太空之间的重复往返。
这种“专利”,则看起来更像是科幻小说中的设定。陈一平表示,“航天母舰”与现有的航天工具相比,并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是一种明显无益、脱离社会需要的专利技术方案。
驳回案例 “永动机”
理由:违背自然规律 不具备实用性
在初中的物理课堂上,教科书就告诉我们,“永动机”是一个典型的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例子。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的一起专利纠纷中,申请人提出的专利竟是一个“靠自身产生高压,液压循环自行工作的发动机”。申请人表示,在不出故障的情况下,这台发动机可以“以后永远不靠外力帮助起动”。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经审理认为,该装置在后期不靠外力长期自行工作过程中,必然会因机械摩擦、发热等耗散大量的能量,直至耗散殆尽,停止工作,不可能仅依靠机器内部部件,在外力提供原始起动能量后,不消耗外来能量的情况下就能维持长期无限的自行工作,这明显违背能量守恒定律,不具备实用性。
“专利申请应当符合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的发明是无法实施的,因此也就不具备专利法所要求的‘实用性’。”陈一平表示,永动机这类专利申请没有现实基础,是无法被授予专利的。
但就是这个只需具备基础科学素养就能分辨的问题,却依然不断有人将“永动机”包装成各种形态,进行专利申请。
在提供启动能量后无需补充能源,依靠内部发电机、超能电动机相互作用,便能源源不断输出能量的“电磁永动机”;利用一系列杠杆连接机件,让机器人实现持续行走的“自走机器人”……这些都是北京知产法院曾审理过的“永动机”类案件,这些专利也毫不意外地均被驳回。
专利三问
一问:何为专利?
专利制度起源于英国,当时,工业革命使得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当时的人们注意到了工业技术对于国家的价值,因此建立起一整套保护发明者的制度。发明者投入时间、金钱进行研发,并将自己的专利通过专利文献的形式详细披露,以换取国家所给予他的一段时间内的垄断收益。但给予这种保护的前提,便是专利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
二问:如何申请专利?
要想申请专利,必须先撰写详细的专利申请文件,将提交审核的专利方案写清楚。陈一平解释道,专利申请文件需要让该专利所在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因为专利是一种“以公开换保护”的制度,要想获得专利法的认可,前提就是要将技术方案充分公开。
随后,申请人便可以将专利申请文件提交至国家知识产权局,由专业的审查人员进行审查,在这一步,审查人员需要判断专利的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陈一平表示,缺乏实用性是专利申请被拒的常见情形。如果申请人对此不服,可以申请复审,对复审决定不服的,还可以以国知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陈一平表示,随着近些年的普及宣传,大众已经有了申请专利保护的概念,但对专利法及专利制度的需求理解还不透彻,因此才会出现“奇葩专利”申请。
“创新思路千万条,实用可靠第一条。”陈一平笑称,专利要具有在产业中被制造或使用的可能性,能够解决技术问题,具有积极有益的技术效果。从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到具体可实施的技术方案之间,是有很长的路要走的。
当然,一些小发明、小点子虽然不符合专利申请的标准,也同样能产生其他的价值。被网友们称作“发明界泥石流”的网红“手工耿”,就常常用不锈钢等废弃材料做出一些奇怪的“无用良品”。陈一平认为,这些创意可能在娱乐等领域产生意义,不过无法被纳入专利评价体系之中。
三问:如何判断是否能成为专利?
如何判断一个专利申请是否具备实用性、新颖性和创造性呢?这是专利审查和专利行政案件审理的核心问题。但专利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极其广泛,可谓是“隔行如隔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广泛涉猎全部学科。
因此,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了技术调查官制度,在专利案件中,聘请相应领域的专家参与庭审。截至2019年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有75名技术调查官参与了2068起案件的技术事实查明工作。
在开庭前,法官会提前预约特定领域的技术调查官,并邀请其为合议庭提前讲解专利涉及的技术方案,让合议庭形成一个初步的技术感知。而在开庭时,技术调查官还会针对双方存在争议的技术问题发问,并就争议技术问题发表客观、中立的意见。
“对于技术本身,一个理论是否有效,是能够有相对确定的结论的。”陈一平表示,自然科学有其固有的规则,针对某一项具体的专利,从业者能够给出明确而固定的结论。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作为法庭的技术调查官,能够帮助法官查明案件技术事实,从而更好地完成案件的审理。
来源:新华网
记者:刘苏雅
编辑:IPRdaily王颖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注:原文链接:让产妇“自己生娃”、沙漠增雨、航天母舰等专利申请为何被驳回?(点击标题查看原文)
如有想看文章主题内容,欢迎留言评论~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了来自于中国、美国、欧洲、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及成长型科技企业的管理者及科技研发或知识产权负责人,还有来自政府、律师及代理事务所、研发或服务机构的全球近100万用户(国内70余万+海外近30万),2019年全年全网页面浏览量已经突破过亿次传播。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新华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