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不代表IPRdaily立场#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黄国嵛 华进联合专利商代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高级经理、商标代理人
原标题:新形式下政策“巨变”企业”遇寒”服务机构路在何方?
又到年末了,我想,总该写点什么?近段时间以来,关于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问题,听到许许多多的声音在议论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的一些问题,在当前新形式下,企业经营受挫,大环境下不好的情况下,作为众多业内人士肯定有话要说。很多同仁表示中国的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不太好,遇到“寒流”准备入冬,那么从事基础业务代理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是否也随之受到影响呢?
最近也看了众多业内人士发表许多文章说到这个话题,声音都比较大,不乏还有业内权威的从业者发表自己的看法,众人议论纷纷,大家的对未来知识产权行业发展前途问题关注度非常高,观点也不近相同。有大部分业内从业人员认为企业受政策影响比较大,加之企业目前也正处于下行压力比较大,经营状况不太好,企业的知识服务需求将大大缩水。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大大小小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不管正规的也好,黑代理的也罢应该至少有上千家。很多服务机构担心2019年将面临饿肚子的问题,乃至从行业中刷掉,明显比较悲观!
也有一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既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对未来知识产权行业发展还是看好,较为乐观,理由是什么?他们认为这是好事,行业将面临一次洗牌,把一些考虑投机且没有专业能力的机构挤出市场,让更加专业服务机构回到大舞台。笔者认为似乎挺有道理,笔者也仔细的观察了一下,认为我国知识产权将面临一次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业内相对比较中大型的服务机构从业人员,人员规模基本在100人以上的服务机构,认为这也正是机遇来临的时刻到了。
那么在目前企业遇到寒冬之际,笔者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如何看待呢?
笔者认为市场还是会回归本身,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并向着高端业务不断发展!笔者从以下关键字展开说明。
概括为“看清形势、打造口碑、差异服务、细分市场、迎接挑战、充满信心”!
首先,只有看清形势,才能看清路在哪里?
市场是理性的,企业也是理性的,大企业就不说了,如华为、腾讯等受到政府影响较小。但对于中国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对政策的依赖度是非常高的,比较直观一点的比喻是政策就是一个风向标,国家政策朝向那边,引导那边,中小企业可能出于短期利益考虑,尽可能往政策上靠了。政府政策一停,可能企业的需求也大大减少甚至该类企业需求没有了。
以广东省某市为例,就拿知识产权贯标(国标)来说,2015年,知识产权贯标刚开始,政策刚出台,政府财务预算充足,先知先觉一少部分的企业,看准政策的红利,也是敢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享受到了政府的足额补助,肯定也乐滋滋的。代理辅导机构也是赚到了钱,2016年政策红利当头的时候,一批响应快速的企业也担心政府政策会马上落下帷幕,快马加鞭的寻找到专业的服务机构进行辅导服务,快速通过了知识贯标的认证,由于笔者之前也具有外审员资格,也参加过知识产权贯标外审工作,在参加外审审核的企业中,也明显感觉到,急着拿到政府补助的目的非常明显,许多的制度设定存在偏模板化,大方针高预算小产出。企业基本是按着标准最低要求在运行,目的在于顺利获得外审机构的认证通过。2017年该市官网公示获得资助企业数量为216家按10万一家给予资助,总资助金额为2160万,政府政策红利正当时,庆幸的2016年通过的这216家企业还是分到政府政策资助一杯羹。
到了2017年后,一批后知后觉的企业,还想从政府政策上获得红利的补助,可没那边幸运了,2017年一个年度一下子涌出615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认证,比之前超过了近3倍,可想而知已经远远超过地方政府财务的预算了,那怎么办呢?政府加急出台新的补助方案政策,实行放缓资助拨款的时间,以现有的预算经费在新出台的政策补助通过的企业,按新资助标准每家仅获得5万资助,相当是政府是打了5折资助给予企业。
或者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都希望能帮助有实际需求的企业,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初衷是好的,但实际上催生了一些投机企业,为了获得政策补助实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式追逐利益,在政府的实破真相之后,一些投机企业最终还是没能如愿以偿。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或许也看清了国内知识产权现状情况,陆续多次发文下来,从严查处非正常专利申请、打击恶意抢注他人商标,屯积商标的行为,取消专利申请阶段官费资助,算在知识产权行业刮起了一场来势凶猛的“龙卷风”,对于企业来说,要杜绝泡沫专利申请,业内也称“垃圾”专利申请,需要提供真实有效的方案申请专利,商标也是需要遵守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恶意抢注他们已经使用的商标注册。笔者保守估计,此类案源可能会占市场总额30%左右,(基础业务代理)。
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一些悲观者认为,明年路在何方?而且笔者也是非常支持国家知识产权局这样壮士断腕的英明决策!虽然作为代理机构服务从业人员,感觉政策对知识产权行业短期发展很不利,对代理机构案源产生较大的影响。
笔者认为要一分二来看,虽然基础业务将受到影响,短期内将会影响代理行业的案源,但笔者认为这是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应该理性“取得”做好业务工作的转型或者调整自身的业务类型结构的准备,中国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要接受入世的有关强制规定,其中知识产权方面加强保护涉及的条款必须承诺做到,如果要加入世贸,中国必须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妥协,遵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简称“TRIPS”协议,中国也接受了入世的要求,在入世之前对国内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进行修改和调整,对于没有规定的内容就进行填补直到符合TRIPS协议最低要求,当时中国为了入世可以说被迫的,是不情愿的,但这种被迫的选择,让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断完善,而且制定了《知识产权法》单行法予以保护。
中国加入世贸目前还不到20年时间,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从无到有,从以前的不太重视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行业取得蓬勃发展,很多项指标在国际上取得第一,如专利申请量(2017年度369.9万多件),商标申请量(2017年度590.2万件申请),每年数百万的申请量,而且每年申请量增长率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不可否认的让中国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保护大国。但唯的缺点就是中国专利质量经不起考验,含金量不高,一旦涉诉很大可能性将被无效掉,虽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称得上知识产权“大国”,但还称不上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国”,与一些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知识产权质量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主要体现在判决获赔上,远远低于维权者的预期,以至大家对中国知识产权质量表示担忧,国家层面或许也看清了形势,应该把国家重心转移,从量到质的转变,更加关注知识产权保护质量问题,重拳出击必须打击掉所谓的“垃圾”专利申请,关注于高质量的专利申请保护。
我国正在走“一带一路”经济发展道路建设,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在多次国际论坛会议上公开发表讲话,中国要实施知识产权“强保护,严打击”,如果没有真刀实枪的有用专利,是赢不了官司的,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的,更谈不上高额的经济赔偿了,可能还会造成外国对我国知识产权高度重视保护产生质疑。
从另一外角度来看,如果高质量的专利都是外国人的手里,中国保护将都是外国人的知识产权,专利法修改草案已经发好几次了,主张修改的法定赔偿呼声一次比一次大。如果我国知识产权质量不上一个新的台阶,将保护都是外国人专利,这样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一旦上升为法律,必须依法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根据“TRIPS”协议要求,中国必须做到国民待遇原则,不得区别国内与国外不同国籍保护,这是外国企业最希望看到,最愿意看到的。我国要实行“强保护、严打击”,就必须使得自己国家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水平能上一个台阶,让高价值的专利多起来了,而不是无效一个专利,死掉一个,还可能成为外国人的笑柄。
这是笔者对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进行一些理解,笔者也相信只有大家认清了现实环境,才知道接下来路该如何走?
第二,注重口碑,打造品牌!
市场需求量减少,意味着产品服务过剩,在僧多肉少的形势下,企业面临产品过剩的问题了,同样代理服务机构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企业需要经营品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也一样也需要注重知识产权代理的口碑,注重品牌的打造与管理。类型于酒店品牌管理,这家酒店到底是五星期酒店还是三星级酒店口碑如何?给客户体验、感受如何?这就决定了消费者准确做判断和选择,如选择一家五星级的酒店,自然要接受高额的消费,如选择一家三星级的酒店,可能体验又是不一样,可能体验感受比五星期的要稍差一些,但消费者认为哪怕比较五星期酒店差一点,我愿意花这个钱住宿这个标准的也能接受了。
一般人只要听到酒店的名称就知道这家酒店的服务水平如何?是几星级的酒店,大约消费多少费用?我们很少在订酒店时去跟酒店客服讨价还价的,因为对消费者而言,你选择了在这个酒店消费,就能认可和接受这个酒店的价位消费的。而在当今代理服务行业,是无法感知让客户作出准确判断的。大部分是前期试一下,看看这家代理机构如何?认为觉得服务不错了,再进行展开深入的合作,成为一般的合作伙伴,经长期合作体验最终成为彼此的战略合作伙伴。
在当前知产权代理行业,议价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管找的一家全国性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还是比较小型的代理服务机构,总是会有认为你所报的价格感觉有些高,有些专利申请人觉得别人这个价格能做的事情,为什么您们公司不行,或者为什么你们不能做呢?为什么比别人高出几百块钱了(只是举例说明下),你们不降价我就不找你们合作了。我举个例子,笔者10年前刚入行时关于客户的议价和10年后今天进行一个比对。
10年前笔者刚入行,涉及专业知识了解也不是很深,对面客户议价是一个比较苦恼的事情,要想把自己公司服务的无形的产品讲得有形化,让意向的客户能感觉到接受我们服务可能要花上半小时讲关于议价的问题。跟客户沟通我们与别人差别在哪里?我们优势在哪里?为什么选择我们合作?有时客户觉得看你讲的头头是道,但关系着花钱的问题,还是会比较谨慎,前期还是会要求先试一下水,先给一个专利申请案件处理,或者给一个商标给你们代理看看你们服务如何了?说明客户对代理服务机构还是持有怀疑心态的,对代理机构所说也不完全是听之任之,客户还是会有自己会保持谨慎的。
要建立一个信用的合作关系,是大家先合作试一下,再决定之后是否再继续合作了。10年后的今天笔者服务的客户大部分都是一些老客户,或者是一些老客户转介绍的客户,这部分客户都是有信用基础的客户,他们对价格这一块不再像陌生客户那样关注,而更加关注是这家公司口碑、服务他的团队。从客户的角度来分析判断,这家公司的服务值不值得自己选择合作,会有自己的考虑和筛选标准的。一般他觉得这家代理机构都生存至少有10年了,说明这家代理机构经营能力还不错,如不行应该早就关掉或者倒闭了,另外你在这家公司呆了这么多年,也一直坚守这个行业没有变动,而且职业发展也是越走越好,客户也会认为这家公司团队稳定性不错。事情都是靠人来做的,认为对自身日常工作的维护和跟进会比较稳定,不至于公司换了人再跟进影响自己业务跟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笔者在实践中也发觉有这种情况,一般如果公司出现离职人员,后续工作又没有及时衔接上的话,客户就会有投诉,之后大大会降低对家机构的信任度。服务机构人员稳定性也是客户非常关注的问题,如一旦发现该机构人员流动比较快,尤其是资深人员流动,可能会觉得会造成客户对这家服务机构的交付能力产生质疑。笔者举这个例子想要说明,不管是10年前还是10年后,客户始终离不开的就是“信任”二字,客户认为花这个钱认为值得才会愿意购买你的消费。而信任的介质就是依靠口碑和品牌来传递的。如代理机构的服务在未来能像酒店一样,能把自己服务质量水平注入在自己的品牌中,以口碑相传在业界形成自己的知名度。这样企业代理服务水平质量应该会大大得到一个有效的保障,案源还是会源源不断会有,因为品牌就代表着这家机构服务质量和体验。
目前英美国家知识产权行业的律师,即使找的同一家服务机构不同的律师,收费标准不同,越资深的律师,越有权威的律师,收费越高,而且是按小时计算的,对于当事人你有多种选择,如果可以根据自己手中银子多少,选择什么样价位的服务,有时客户为了选择代理机构的优秀的工作者,愿意多花钱也是正常的。因为如果这一点无法区别开来,客户始终会怀疑或者不放心就是我给了你们机构这么多费用,万一交给一个刚入行的不久专业程度不高的人员处理,我多给的钱不是白给了吗?或许这也是企业客户比较担心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在接受服务的时候就需要指定相应的专利代理人(2019年3月1日起为专利代理师)或者商标代理人办理他们案件。
由之前的批量化的作业服务向特定化作业服务转化,就如高档的五星级酒店思路一样,可能不需要每天都酒店房间满住,就比如高档五星酒店一个房间住宿一晚上相当一个三星级可能半个月或一个月消费金额。一个三星级酒店消费住宿一晚上,相当普通酒店半个月或者一个月的消费金额,就是品牌价值。品牌价值的后面代表着该经营者的服务质量和能给消费者带来怎样的体验。笔者认为将来国家层面越来越弱化申请量这个指标了,而转移到个案服务上所用的时间和成本上赚取代理费。作为务实的代理机构可能需要做好思想准备,需要更注重品牌经营,打造金牌服务机构,只能靠以质取胜了。
第三,差异化服务,突出独特优势
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笔者认为差异化服务还是尤为重要的,作为一家代理机构,一定有自己特色,不管是从商务、流程管理、案件管理、售后跟进维护方面,至少在某一块能突显出来代理机构的优势出来,能形成差异化服务,要尽量避免与众多同行产品同质化,产品一旦出现同质化,就就沦落为打价格战了,最终是两败俱伤。客户也深受其害,低成本得到的撰写质量也可想而知了。
目前正是因为国内众多代理机构存在这一问题了,低成本批量代理运作,导致案件质量不高,专利代理人可能很少花太多的时间放在专利的检索上面,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的设计与布局是否做过一些深入的研究,低成本下运作,如果代理机构要考虑自身能盈利,就会考虑降低所需要投入的时间成本,负责任一点的代理人或许还会简单的与发明人沟通之后再开始撰写专利文稿,而企业客户可能对案件质量的要求也不高,或者有些企业客户可能对专利保护专业知识了解也比较少,可能认为只要获得专利证书可以了,不知道或知道也不怎么再乎自己专利文稿上记载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是怎么样的。这点恐怕连一些高校的大学的老师也不一定了解专利保护的规则,前段时间就有遇到一个这样的情况,东莞一家本地学校,大学的老师一般有一些科研成果,可能需要申请专利获得保护,当时负责采购的财务室主任发现我们代理的价格比他们之前的代理机构的费用高出近1500元,要求我们降低价格,才愿意和我们合作。在行业里经历了数10年的笔者,对于客户议价是再正常不过了。
笔者先了解客户与之前代理机构是如何操合作的,等客户讲完之后,笔者耐心的把自己公司服务内容详细讲了一遍,把专利保护上一些特别重要点的关键点的信息向客户普及一下,客户认为我们还是非常专业的服务代理机构,最终客户还是接受价格,与我们进行了合作,笔者也在自己报价的权限内优惠一点价格给到客户,客户还是很乐意的与我们进行合作。如果当初笔者不把公司区别其它机构的服务找出来与客户进行对比沟通,而是按客户所说的来做,人家是多少钱,你应该比人家更优惠,才可能获得客户合作了,这显然也是对客户不负责的。有时客户并不是特别在意价格,而是因为他们不太专业,不懂知识产权保护有关规定,如是按着客户所说来做,并不能实际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客户所花的钱也就真的白费了,这是笔者一个亲身经历。
在今后代理机构竞争市场更激烈化时,更需要突出代理机构的代理服务差异化、特色服务、专业化服务。否则在大浪陶沙中,如果你只是沙滩上那一颗普通的沙子,也无法让真正有需求的企业发现你的与众不同,只有当你发出闪闪的光芒时客户才能准确找到你,你才能走出来一条属于自己道路出来,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四,细分市场,做最专业、最擅长的技术领域代理服务
没哪一家服务机构对所有的技术领域都是最擅长的,这句话是笔者月初在华南理工大学参加总裁知识产权研修班时听到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的王岩教授授课时提出一个观点,我很认同,所以也写到这里了,今后中国代理服务机构越来越将走向细分市场发展道路,没哪家服务机构对所有技术领域是包打天下的。我觉得王岩教授所说是很有道理的,也是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
目前国内现状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的,虽没哪家服务机构能做到所有的技术领域都样样精通,但代理机构为了生存发展,不管是什么技术领域基本是来者不拒的。目前在国内一些大型的服务机构里所有的专利代理人的执业都是按技术领域来化分代理团队的,其实已经是做细分市场领域处理了。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确实是比较特殊的一个行业,而对面的企业客户群体是各行各业的,一句老话说的好,“隔行如隔山”对一些技术领域如果代理人以前都没有接触过的,仅凭一些法律知识和自身的理解是比较难理解透申请人提供要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如果没有该技术领域行业知识,这样处理的专利申请文稿,专利质量确实令人堪忧。
随着市场白热化的竞争,企业懂知识产权保护的也会越来越多了,目前企业设专职的IPR岗位也是越来越多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理解不在是最初级的阶段了,企业申请人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筛选代理服务机构时,也会特别的慎重,并且会了解该服务机构是否有代理过他们同行业哪些专利案件的撰写,服务机构代理人背景情况如何?包括受教育情况等。这也足以说明一些现在的中小企业的客户的IPR也开始关注了企业自身专利文件案件质量情况了。
笔者认为这对行业发展是有利的,因为现在代理机构所写的一篇专利文稿,不仅是一篇专利文稿,代表着一项发明创造,更代理着一份责任以及一份将来可能进行维权法律文件,未来若干年后一旦发生了专利侵权纠纷时,作为专利权人可能会觉得专利文件上记录的每个字都是有法律意义的,今后精细化市场服务,可能会慢慢成为主流,就现在的大医院和专科门诊一样,大医院比较综合,各种疑难杂症都能看病,而像牙科、骨科、眼科等就属于细分市场了,在市场细分领域代理专业上也是有保障的,未来知识产权行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会更加追求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会考虑找到自己的行业属性的细分领域的代理机构处理,这样服务质量也能保障,效率也会大大的提升了。
第五,迎接挑战,加快业务转型
新形式下知识产权代理行业,不可否认确实遇到一股寒流的到来,当下服务机构面临行业发展的洗牌,优剩劣汰是自然界生存法则,用在企业经营上也是适用的,政府政策退去,企业经营形势大变,或许有人会问难道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需求就消失没有的了吗?当然不是的,笔者认为企业的知识产权需求不会消失,只会发生转变,可能追求的是更加深层的服务,更加高端专业的服务,前面分析到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其实就是给企业和从事代理服务机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不能只停留于最基础的申请阶段了,前面也提到我国知识产权就专利和商标而言申请总量已经上去了。
要求从量到质的转变,中国目前知识产权申请总量数据已经是一个非常膨大,未来的方向可能往会知识产权侵权分析、诉讼、知识产权交易许可等方向发展。对代理机构的服务专业能力肯定也是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什么这样说呢?目前专利数据文献已经是到接近饱和阶段了,以后作为一个生产经营者今后经营生产产品,可能事先要事先进行分析检索一下,自己要生产或经营销售的产品包括许诺销售产品是否可能涉及侵犯他们现在的专利权或者商标权问题,产品侵权风险将是越来越突出了,不然在国家知识产权“强保护、严打击”举措下,一旦涉诉不管是原告方还是被告方,将投入更多时间成本、人力、财力放在诉讼上面。
我们看一下2018年《专利法》修改草案,虽争议还是比较大,但大局已定了,关于提高法定赔偿额度这条修改规定,笔者把它摘抄过来了:
《专利法修订草案》第68条第二款规定,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这里我们看到立法者的意图就是想要增加侵权者的侵权违法成本,更加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成果,作为企业经营者谁都不希望自己涉诉其中,为什么?因为一旦涉诉企业将投放很大的成本在上面,可能败诉的风险以及构成侵权的还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风险,赔偿责任不再是按照之前旧的赔偿标准来适用了,如草案没问题,将按要实施后新《专利法》的规定,败诉方可能要承担1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侵权赔偿,起步至少是10万了,根据以往的法院判决来看,一般法官在判决侵权者承担侵权赔偿时一般往往不会按最低的赔偿金额判决。至于是判决多少赔偿这个度或许只能由当时承办法官根据侵权具体情况来判了。
从这里我们看出来国家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进一步升高,企业面临的侵权的涉诉机率随之也增加,以前权利人不太想通过诉讼获得赔偿,侵权者更加是无所谓,权利人认为通过诉讼解决纠纷耗费时间比较长,即使胜诉了也不一定获得预期的赔偿执行。造成了部分的权利人,有权也不想维权,其实也是纵容了侵权者的侵权行为。但如果新的《专利法》出台实施后,加大法定侵权赔偿规定后,权利人可能认为通过诉讼获得较高的赔偿的预期,想必权利人维权热情一下会被激发起来了。
从另一个市场竞争角度来看,越是市场竞争激烈技术领域的产品,发生知识产权维权的诉讼机率就越高,就拿通讯行业来说,手机芯片的专利基本垄断在美国的高通手里面,在手机通讯行业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几乎所有的手机制造厂家都要采购他的芯片作为手机重要组成配件。目前我国华为也已经拥有自主研发属于自己的芯片了,并获得5G网络标准的制定权,中国的企业也就迎来5G网络绝对的话语权,意味着很多国外很多手机厂商要使用到华为定制技术标准,通过华为的许可才能使用有关5G的技术的应用。
笔者举这个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我国目前已经有部分专利技术进入国际领先地位了,而且已经形成一定的市场垄断态势。这也就说明我国确实也需要强而有力法律作为后盾支撑保护,否则再好的技术,再好知识产权将化为乌有,山寨产品满天飞。笔者推测正是如此,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将要尽快的实行“强保护”、 “严打击”的措施,并且要加快脚步的实施。我国法律也应当给予在我国境内拥有众多核心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一个行之有效法律保障。
当下也是考验国内众多代理服务机构是否能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服务机构也面临需求更加提升自身专业代理服务水平和解决客户深层次需求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不断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知识产权从业人员出来出来,以应对未来的市场的高速发展。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2018年尾声了,2019年也即将来临,我们将在新的一年里迎接新的挑战,新的一轮知识产权代理行业发展的格局已经在悄悄蜕变中……变与不变,笔者认为应该掌握在每个服务机构自己的手里。
最后,笔者想要说的,笔者对未来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发展还是非常充满信心!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笔者认为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代理行业的发展,一定会理性、健康、稳步的沿着正确的方向向前发展,笔者也满怀信心的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黄国嵛 华进联合专利商代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高级经理、商标代理人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