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原标题:阿里知产研究院报告:侵犯知产犯罪违法成本低办案周期整体偏长
4月25日,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研究院举办首期“湖畔新知汇”论坛,并发布《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专题数据分析报告。该报告梳理统计了2015年至2017年三年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办案周期普遍偏长,从采取强制措施到一审,办案时间超过半年的比例达到25.5%,超过了一年的为27.4%。
这次论坛还邀请到来自耶鲁大学的教授、奥地利的学者,以及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北京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外交学院等高校的资深教授。他们就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了发言。
与会专家合影
据悉,“湖畔新知汇”论坛将继续举办,并希望成为集前瞻性、权威性、影响力于一体的学术研究平台,还将扩大邀请来自知识产权主管部门、立法和司法机构、法律界、企业界等权威人士,解读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和法律,讨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报告:线上、线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约各占一半
报告梳理研究了2015年至2017年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情况,整体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呈下降趋势,从数据来看,2015年是4399件,到2017年降为3304件。
从地域上来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高发于经济发达区域,且与当地的经济特点关系密切。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广东省、浙江省和福建省,近三年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数量分别是3506件、1254件、851件。
报告还指出,一些地域的侵犯知识犯罪案件还有很明显的行业特点,如广东省,电子行业首当其冲,在所有同类型犯罪里占到一半的比例,其次是皮具、服装和鞋子;再如福建省,排在首位的是鞋子,占比一半,其次是电子和服装。
阿里巴巴集团高级法务专家卫知
“因为其整个产业带比较发达,相对应的制假成本相对较低,所以制假行为在这个区域高发。”报告发布人、阿里巴巴集团高级法务专家卫知说。
报告还打破了社会上“假货多来自网上”的惯性认知。统计数据显示,涉及互联网的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占比50%左右,即线上、线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约各占一半,其中2015年,相关犯罪事实涉及互联网环节的案件占58.35%,2016年为31.32%,2017年为50.12%。
2016年的上述数据为何这么低?卫知解释说,当年工商总局开展一个专项行动,光查处违法案件就有1.34万件,全年工商部门查处案件是4.1万件。“这或会影响到当年涉及互联网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占比。”
报告还指出,犯罪主体呈现年轻化、受教育水平低趋势。卫知说,从整个年龄层的分布情况来看,70后80后占整个犯罪被告人高达69%,加上占比11%的90后,共占80%,而90后的比例在不停往上走。
“犯罪主体的受教育水平是反向的,受教育水平高的,犯罪率相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初中与高中这两个教育水平线,占比64%。”卫知说。
报告也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的比率趋高,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被告人为个人的案件占全部案件数的96.7%;在可被统计的个人犯罪案件信息中,存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案件占整体个人犯罪案件的33%;在存在共同犯罪故意的案件中,存在犯罪集团的案件占比15%。
此外,报告还指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整体水平偏低,而办案周期却整体偏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违法成本较低,刑罚未发挥有效的震慑作用。据报告统计,涉及到个人案件中最终被判刑3年以下的占比为90.40%,判刑5年以上的仅为1.9%。
专家:要推动刑法等法律整体修改,为打假做贡献
《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罪与罚》专题数据分析报告发布后,多位专家学者从专业角度予以点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阮方民关注到犯罪主体年轻化的问题。他解释说,原来在家庭当中的年轻人,刚开始走到社会有些不适应,加上互联网的特点是大家互相不见面,都是陌生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规则、规范意识不强,看到有利可图,很容易采取违规失范的行为以谋取利益。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孙军工也关注到这一问题。他呼吁加强对年轻人的法治教育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教育。“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来看背后的社会问题及经济问题,这也是做数据报告想要进行的探索。”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副教授高艳东关注到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刑罚过低的问题。“要推动刑法在内所有法律的整体修改,为打假做出法律贡献,在法律修改标准时应是一体化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要一体化修改。”
高艳东指出,要防止上述标准修改以后被其他人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法的标准修改以后,出现了被职业打假人利用的问题,在新的打假当中也要考虑这些不良后果。”
高艳东还建议报告对违法成本研究作进一步比较,尤其是跨国比较。“违法成本高,对打击假货是否更有利?这无论对经济学分析或是执法成本分析,都会非常地有益。”
学者提出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生态
论坛上,与会的专家学者还就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沿话题作了发言,并对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研究院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来自经济学界的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普惠金融创新中心主任费方域提出这样一个话题:在数字经济时代,产权保护和界定,与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界定,两者有何关系及特点?“这个问题要引起重视,因为数字经济有很多新特征。”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外交学院教授金克胜提出提构建知识产权生态。他说,售假卖假的问题其实是知识产权的概念,是意识问题。“它是一个大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阿里巴巴知识产权研究院可以朝营造知识产权生态这个方向深做研究。”
从事区域发展研究的浙江大学教授董雪兵在发言时说,全球化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一定是未来的“金山银山”。不过,知识产权保护不平衡的问题也会凸显,包括南北国家的利益平衡,这是中国从知识产权大国变为知识产权强国的必由之路。
董雪兵认为,面对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研究亟待加强。他建议,阿里知识产权研究院将实务、理论、实践以及政产学界联系起来,聚集一批国内的实践专家、理论专家来做此事。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何怀文关注到了知识产权审判的问题。他说,这类审判要考虑先例,需要有系统总结和实践经验,阿里巴巴在此可作系统梳理。
“无论是平台上的电商,还是知识产权人都希望看到一个明确的规则,建议阿里巴巴出台自己的一套案例法,有一个系统的归纳,方便大家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何怀文说。
在国际法研究领域颇负盛名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薛虹,从国际发展趋势提出一个研究方向:数字经济中最主要的贸易是数字贸易,数字贸易当中最核心的一个内容是关于数字商品的国际贸易交易。数字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有强烈的需求,并且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刘风景建议,阿里知识产权研究院的研究工作还可以再深入展开,整合学术界比较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引导学术话语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指出,互联网电子商务最基础的一个特征是无国界,这种无国界的生态与商业模式、地域之间存在着冲突,在调和时,主要靠的还是法律自我的创新与调整。“尽管在其他领域,全球化遇到一些迂回,但我相信在互联网领域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阿里知识产权研究院要继续冲在前面。”
来源: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推荐阅读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IPRdaily.cn 中文网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