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文章不代表IPRdaily立场#
发布: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文明 腾龙一期
供稿: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研究院
原标题:企业专利管理的价值维度思考
一、关于专利的价值本义
近期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笔海外国家标题为patent tax的支付单据,看到标题后笔者脑中自动翻译为“专利税”,并根据版权税的类比推断其应该是为本国专利权保护而由政府统一征收的某种税费款项[1]。后续经过多方求证才发现,此处patent tax实际上应该译为“专营税”,是在建立专营合约的特殊行业按照合约性质订立的不同税率的一种税款[2],与知识产权范畴的专利其实并无关联。
借着这个误解特地去查了查专利的词源,发现专利的英语patent来自拉丁文Literae Patens,原意是中世纪国王授予各种特权时常用的一种盖有印章,但不予封口可以公开阅读的一种文书。英文词源体现了专利的垄断性和公开性两种特征。中文的专利词源更早,西周厉王在位时期实施的一种由天子垄断山林湖泽收益的制度名为专利[3],后来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度引入中国后,利用了该词语垄断并牟利赚钱的意思,将patent译为专利。
围绕着专利的词源所体现的盈利的本意,不禁发散式多想了几重,围绕着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专利质量管理以及在此语境下体现的知识产权职业的专业本位化思维影响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
二、关于企业专利质量与专利价值
近年随着我国每年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相继突破100万件,无论是国家及地方知识产权局官方口径中,还是知识产权从业界人士的普遍认知中,知识产权工作的发展方向已经开始从规模优先到质量优先进行转换和变迁。对于企业知识产权从业人员来说,帮助企业产出高质量的专利成为了其工作的核心要务。
对专利质量的理解一般包括三个要素:(一)技术质量,即专利所保护的技术方案本身是先进的产品技术研发成果;(二)撰写质量,即专利的申请文件经由经验丰富的专利代理人撰写,权利要求布局水平及说明书撰写质量较高;(三)审查质量,即专利的审查和授权工作开展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严格审慎的专利审查最终得以授权。
对于专利质量的上述理解,在专业范畴内毫无疑义是客观且正确的。但是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来说,如果仅仅限定在这些要素范围内理解并执行企业专利质量提升,可能就会将企业专利工作局限在技术成果的法律化专业工作范畴,专利工作成了研发和知识产权部两个部门的单口对接工作。这种自我限缩的专业本位化思路对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设定以及贯彻实施都会存在较大的负面影响,也是造成很多企业专利工作影响力相对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在这种指导思想下,企业专利部门容易仅从自身专业属性和需求出发考虑工作的部署和推进,在公司内仅强调专利文本质量和流程管理质量作为部门的核心业务,与其他部门交流时候也仅围绕上述核心业务的配合与协调展开。
这种工作思路从企业管理者看来,专利工作不过是研发工作一种衍生或者附带性产物,并不是独立发挥重要价值的企业工作流程;另一方面,专利部门所强调的申请撰写及审查工作本身较大专业性,也阻碍了企业管理者进一步了解专利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长此以往,企业专利工作就成为了企业上下均认可专业性较强但是实际感知关联影响度较低的工作模块,专利部门自然在企业内部陷入自说自话的局面,难以获得应有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以上对于企业专利管理工作中对于专利质量管理的片面理解带来的问题并不是否认强调专利质量的应然性,事实上质量这个概念本身就不是单纯的强调事物某些方面的固定内部属性,质量所指向的是针对事物的特定属性合集是否满足需求的程度的判断模型,强调的针对需求的满足[4]。因此,强调质量必须先明确质量所需要满足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明确了需求的引导方向,才能真正理解质量的应有之义,并能够将质量管理做到有的放矢。比如说关于手机质量,功能机时代我们说诺基亚手机质量好,是强调诺基亚手机当时坚固耐用的属性迎合并满足了当时人们对于简单通话功能手机的需求,而不是说手机质量就应该是坚固耐用。一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人们就希望手机能够更好的接入无线网络并呈现更多的信息内容,并拥有这些信息互动匹配的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这时候苹果手机所倡导的大屏与交互模式的工业设计就更好地迎合并满足了这些需求,而成为了新的移动互联时代的质量标杆。
因此,正确的理解企业专利管理中的质量管控,应该首先将质量的概念正本清源,以需求实现的满足程度来衡量评判。即企业专利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对于企业经营以及盈利中对于知识产权需求的情况予以真实客观的盘查摸清,并以产出专利是否能够符合并满足所述的需求作为专利质量的评估和衡量标准。
三、企业专利价值管理的参考评估模型
上文中关于企业专利质量管理的理念,换言之,可以称之为企业的专利价值管理理念。企业知识产权部门产出高质量的专利的目标,即是产出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而言具有高价值的专利。
高价值专利作为对企业具有重要战略价值或者战术价值的专利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帮助企业保持技术产品的竞争优势,或可用于遏制或限制竞争对手的快速成长,或者能够为企业换取市场合作或者经营收益等属性特点的专利资产,乃至匹配企业发展阶段需求仅在某些特定阶段发挥价值的专利资产。一言以蔽之,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才是好猫。企业的专利价值管理过程,也就是要结合企业经营发展中来自包括市场、研发、销售、采购、财务等诸多领域的各方面诉求,通过种种管理手段来打造当期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或者促进未来可以应用于特定领域的高价值专利资产获取的过程。
对于专利价值,业界通行的资产评估模式的主要评估维度主要包括技术、市场、法律三个维度。标准方式为定义专利资产的各维度细项指标以及评价标准,并通过各个维度的专利实际情况的最终评价得分,结合专利对应的经营获利的方向引导,通过加权或者乘积考量的方式综合计算专利资产的各维度各细项评估因子的价值总和。
技术维度,分析技术是否领先、技术是否重要、技术是否成熟、技术寿命如何、技术发现侵权的难易度、技术方案是否容易规避等细项考察项目;
市场维度,分析该专利对应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规模、产品或者服务的当前及预期市场认可度、当前及预期的市场竞争力强弱、可能带来的经济收益有多少等细项考察项目。
法律维度,分析专利权是否稳定、专利权利要求是否合理上位、该专利的实施是否依赖于其他专利的许可、专利保护期限有效期剩余期限、同族专利的全球布局情况、专利权益的所有权是否存在限制或其他风险问题等细项考察项目。
其次,在明确以上三点高价值专利的功效核心诉求假定的基础上,企业通行的专利价值管理的评估要素可以参考以下模式:
小结:企业专利的质量管理,或者说基于企业特定经营需求满足的企业专利价值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纵向层面包括了企业专利的案源管理,布局管理,撰写管理,申请管理,答复管理,资产评价管理等全生命周期的诸多节点的精心管理设计和流程部署,横向层面也有必要与公司市场、预研、研发、采购、销售等诸多核心经营流程相互匹配相互支撑。结合公司在产业经营环境中所处的不同战略地位以及战略目标设定,企业专利的价值管理工作其实即可谓有章可循,又讲究分型对症,再好的制度和流程标准不可直接照搬适用。需要企业中优秀的IPR经理在深入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和需求的情况下,在知识产权价值管理的方法论指引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进行量体裁衣式的机制和流程设计。
注释:
[1]类似的有欧盟通过向复制设备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征收版权补偿金(也被称为版权税),欧盟于2001年发布第29/2001号 “欧盟指令”中确定了版权补偿金制度。根据欧盟的这一法令德国版权法第53条“为私人使用或其他自用的复制”和第54条“付酬义务”,要求向复制设备的制造商或进口商征收版权补偿金,并支付给相关版权权利人。
[2]澳门政府针对已经建立专营合约的行业如博彩业征收的“专营税”已成为澳门政府主要财政收入之一。
[3]《国语·周语》中“匹夫专利,犹谓之盗,王而行之,其归鲜矣。”即是对“厉王专利”的记载与讽刺,这里的“专利”是牟利赚钱的意思
[4]质量,汉语词语,其含义为: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2、 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提高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发布:IPRdaily中文网(IPRdaily.cn)
作者:文明 腾龙一期
供稿: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研究院
编辑:IPRdaily赵珍 校对:IPRdaily纵横君
推荐阅读
“投稿”请投邮箱“iprdaily@163.com”
「关于IPRdaily」
IPRdaily成立于2014年,是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产业服务平台,致力于连接全球知识产权人,用户汇聚了中国、美国、德国、俄罗斯、以色列、澳大利亚、新加坡、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公司、成长型科技企业IP高管、研发人员、法务、政府机构、律所、事务所、科研院校等全球近50多万产业用户(国内25万+海外30万);同时拥有近百万条高质量的技术资源+专利资源,通过媒体构建全球知识产权资产信息第一入口。2016年获启赋资本领投和天使汇跟投的Pre-A轮融资。
(英文官网:iprdaily.com 中文官网:iprdaily.cn)
本文来自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研究院并经IPRdaily.cn中文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权利人同意,并附上出处与作者信息。文章不代表IPRdaily.cn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iprdaily.cn/”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