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R Daily,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新锐媒体
知识产权常常和创新联系在一起。商标、版权登记时要求不能和以往的相同或近似,专利三大块:发明、实用和外观无不体现两个字——创新!这就决定知识产权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新事物和新问题比常人要多,所以应该具备一些一般人没有的基本素质,那就是,用什么样方法来对待创新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方法论。方法论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体系或系统,对一系列具体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出较为一般性的原则。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掌握了它就能打开具体科学门类的普遍性问题,不可谓不重要。
我们知道,在宏观的领域,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已总结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和事物运动变化等方法论基本原则。在具体学科方面,有具体科学方法论,比如在数学领域有数学方法论,在物理、化学领域有实验方法论。在知识产权领域,与同时期其它领域技术突飞猛进和研究方法的大放异彩相比,除在知识产权法研究方法有所成果外,在实践方法论方面还乏善可陈,为什么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其方法论处于低谷?知识产权以创新为主导,以服务创新为目标。那么,站在第一线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遇到创新时该“怎么办?”。笔者从业以来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笔者试图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加以总结,使其系统化、条理化和明确化,与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
第一原则:判断创新,我是第一把标尺。
“我”是判断创新的第一把标尺。当初次看到要申请的商标或专利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立即去软件检索吗?不是的,此时凭我们的经验,第一反应是在我们的脑海中检索是否见过相同或类似的,然后做出可行性判断,为避免疏忽和偏见再去做软件检索。我是普通大众的一份子,我自己不清楚或通不过的创新,暂时还不能把它看做真的创新,通过我的初步评估和测量,确定方法论的坐标原点,才能避免人云亦云、“小马过河”的困境。我的检验还仅仅是第一步,我很容易被主观意识所左右,因此不能止步于此,应马上进入第二阶段——全面怀疑。
第二原则:怀疑创新,分类分段辨优劣。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创新本身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强,要求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一个人的水平和认知是有限的,除非已经被大量实践证明是真理或定理的例外,剩下的都要普遍怀疑。如果当对创新的判断和确定变的异常困难时,这时就需要把创新放在先前确定好的坐标轴排列,按类别进行细分,按时间进行分段。这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惯用的方法,例如我们把错综复杂商标分成45类,把专利分为三大类,我们还按技术特点把社会发展分石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网络时代诸如此类,这样分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既可以找到科技发展的历程和轨迹,又能判断各时期技术发展趋势和局限性。通过细分归类,在时间轴与其它新技术做比较,得出它的优缺点,然后扬长避短,综合得出基本创新理论。
第三原则:检验创新,实践才能出真知。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个概念。它包含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源动力,创新理论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与实践,就像历史的两个车轮,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向前迈进。有创新才能发展,通过实践才能出真知,创新理论只有通过大量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综合起来将所有疑问解决后我们方可承认这才是真的创新。
古代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领先世界一千年,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这是著名李约瑟难题。人们对它的回答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中国近代科技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和制度等大方面的社会原因,在笔者看来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技术发展,人们对待不清楚和不了解的新事物和新问题,不去怀疑也不去实践,采取了回避的态度,并向玄学发展,最终走向神秘主义方法论。
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我”就像钥匙芯,我的水平和学识决定钥匙的维度,分类分段排列问题并描绘出优劣就像钥匙上的起伏的齿纹,大量实践就像钥匙的把手,只有把三者有机的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了一把完整的钥匙。一旦拥有了这样一把“钥匙”,不但可以解决知识产权领域创新问题,还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界和迷离扑朔的人类社会做出正确的判断,想出科学的解决方法,并将受益无穷!
作者:曾晨 北京强国知识产权研究院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