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产权
IPR Daily,全球视野的知识产权新锐媒体
近日,腾讯网总编辑王永治在访谈中预言报纸将在2018年前死去,多数媒体人将在2017到2018年下岗。中青报知名评论员曹林随后撰文称,他本人愿意和王永治打个赌:到了2018年底,如果这个预言实现了,他直接从报社辞职;如果这个预言没实现,王永治从腾讯辞职。
对于曹林摆下的这个赌局,王永治并未接招。尽管如此,这个单向度的虚设赌局,还是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尤其是在新闻从业界。
毫无疑问,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报纸已经成为夕阳产业,无论是从便捷性还是从环保的角度看,它都比不上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传统媒体被新媒体彻底取代,是早晚的事;围绕着那个完成取代的具体时间窗口打赌,其实意义不大。当然,这次打赌再度引发了各方对于新闻业态嬗变的热议,算是好事。
遗憾的是,针对这次打赌事件的纷纭讨论,目前还未上升到最有价值的层面:如何保护知识产权。
表面上看,眼下新媒体比传统媒体热闹。但细究起来,多数新媒体也是只赚吆喝不赚钱;那些极少数赚钱的新媒体,以原创内容打天下的也并不多,很多都是巧妙地扮演了文抄公的角色而已。不客气地讲,中国传媒业就是一个盛行海盗文化与偷窃文化的江湖,知识产权实际上已经沦为被抛弃的牌坊。
如果把观察中国传媒业的时间维度拉长,可以看到:30年前,A报纸抄袭B报纸,B报纸抄袭C报纸(美其名曰“转载”,实际上既不准确交代转载来源,也不真实刊登作者姓名;即便交代了转载来源与作者姓名,也往往不支付稿酬);20年前,门户网站兴起,网络新贵们直接拷贝报纸文章成为家常便饭;10多年前,报纸们纷纷开办子网站,这些网站也是你抄我来我抄你;最近几年,自媒体兴起,更是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伎俩发挥到极致。如今,这几个阶段的抄袭现象并不是截然分割的,而是出现了各种抄袭方式相互交汇的超级抄抄抄。
“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这么多年来,由于只是在口头上重视,而在行动上忽视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传媒业深受其害,个中充斥着捞一把就走的短期利益至上的猎食者,一个有利于传媒业长期健康发展的生态圈始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应该承认,时至今日,以报纸、电视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仍是原创新闻的主要提供者。在“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混乱格局中,报纸是最大的受害方,虽然其本身也并非干净无瑕。要想传媒业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真正落地,从利益的生发机制看,报纸界应该在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因为那些乐于当“新闻搬运工”的新媒体在这方面暂时缺少真正的动力。从目前看,如果报纸界真的愿意有所作为于知识产权保护事业,最有可能成为报纸同盟军的,将是自媒体的大咖们,理由很简单:原创内容被无偿剽窃,使得冲浪于新媒体大潮中的自媒体大咖们很受伤。
当然,传媒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改善,离不开整个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大气候的改良。于此,曹林们有很多文章可以写,报社的同仁们也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报人们讲起来比谁都精通,但在传媒业知识产权保护形同虚设的温水中,绝大多数报纸都变成了青蛙。所幸水还没有完全煮开,奋力一跃还有机会。建立传媒业知识产权保护生态圈的最终目的,不是挽救报纸等传统媒体(虽然它客观上能延长报纸的存活时间),而是为了涤荡恶臭的海盗文化与偷窃文化,捍卫内容生产者应有的尊严与利益,让传媒业的专业精神不死——这是传媒业生生不息的根基。不知曹林先生和王永治先生对此以为然否。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孙勇
编辑:IPRdaily王梦婷
文章不错,犒劳下辛苦的作者吧